
出现这8类症状,警惕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发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累及50%的糖尿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各异,最常见的是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DSPN)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由于前者临床上患者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患者和医生都比较重视,而后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比较复杂,患者可能没什么感觉,也可能虽然有一些表现,但特异性又不高,所以其重要性未得到重视,但事实上DAN同样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有可能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以至于有人称之为无声的杀手,所以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DAN病因及发病机制
在人体中,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内脏、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并参与内分泌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由于内脏反射通常不能随意控制,因此它也被称为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AN一般首先累及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人体75%的副交感活性来自于迷走神经,因此即使是早期的DPN其影响也是广泛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都易受到影响。
DA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增多使神经内膜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缺乏而致神经功能异常。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DAN的发生有关。
二临床上常见的可疑症状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常常发病隐匿、缓慢,且累及多个系统,如发现以下表现,要警惕自主神经病变可能。
1.休息时心慌、心悸,运动耐力下降;
2.体位变动时(特别是卧位、坐位变直立位)头晕眼花,甚至黑蒙、晕厥(为直立性低血压即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无痛性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手术过程中心血管不稳定。
如果有这些症状表现,可能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其与心源性猝死、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使糖尿病患者的总病死率、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与无痛性心肌缺血显著相关,而恰恰危害也最大,容易延误心血管事件(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疲劳、意识紊乱、水肿、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心律失常、咳嗽或呼吸困难的均应想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可能。
3.食管蠕动障碍表现为胃部灼热感和吞咽固体食物困难;
4.胃轻瘫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张力降低、胃酸减少、早饱、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胀气,持续数天或数月,反复发作;
5.肠蠕动障碍导致的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
胃轻瘫可能影响机体对食物的吸收,会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和餐后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对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应考虑到胃轻瘫的可能性。这些症状可能属于消化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
6.膀胱功能障碍: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潴留等问题,继而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7.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出现性欲减退、阳痿,阴茎无射精;女性性功能障碍(阴道干涩、分泌物减少)、月经紊乱等。可能是泌尿生殖自主神经病变。
8.其他症状:泌汗障碍表现为汗液分泌异常,下半身少汗甚至无汗,上半身则因为代偿而出现畏热和多汗的情况;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体温调节异常,表现为肢体过冷,以下肢及足部尤为明显。因上述原因,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手足干燥开裂,并容易继发感染,还可有指/趾甲营养不良等。为主管汗液分泌及血舒缩功能管的自主神经出现了病变。
特别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会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使低血糖自主神经预警信号(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减弱或消失,患者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由于没有不适,患者可能不会主动进食或求助,最终可能很快进展到严重低血糖甚至昏迷。
三结束语
总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隐匿性强,症状复杂多样,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一定要多向患者宣教,告诫患者如果有上述症状表现及时去专科门诊就医,早诊断,早干预防止自主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转载自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