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滨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综合科
本草,是这根脊梁的骨
142人已读
《内经》里面有黄帝和岐伯等人的问答,所以被称为岐黄之学,讲的是理论;《本经》托名神农所作,“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商朝伊尹又写出了《汤液本经》,汉代张仲景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一串的传承又被称为农伊之学,《本经》古朴而亲切,最好。
神农只讲药,一味一味的讲,伊尹就组成了方,几味几味的,也不起名,有什么就叫做什么,比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朴素的很。再后来才起名字,叫做什么“阳旦汤”“阴旦汤”“玄武汤”“朱雀汤”,能看出与天地、星辰、四时呼应的意思;后世起名更华丽,不举例了。
两千年的漫长岁月,是无情的淘汰,留下的是最实用的东西。越古老的文献起点越高,所以奉为经典,“学经典啊”,几乎是每个学医人都是这样被前辈教育和教育后辈。一些人幸运的走进了先贤的智慧,然后他们的体验和实践,继续成就这门学问,为生民立命,是脊梁,不是皮肉,更不是衣裳。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因为想到:本草,是这根脊梁的骨。骨在华丽的服饰,润泽的肌肤之下,看不到。
常常有患者,会在我的处方下面,备注了自己查找得到的药物功用主治,我对于这样的认真和好学,表示敬意;倘若不嫌我多事,愿意听几句啰嗦,感谢之余,且省去一点查找的麻烦
本文是张海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