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白细胞减少,应该怎么办?
有患者朋友在体检或术前检查时,偶然发现自己白细胞下降了,由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而感到非常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白细胞下降可能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次<4.0×10^9/L(不同医院的正常值范围可能不同)。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造成的,因为中性粒细胞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人体抵御外来入侵病原体的最主要的防御细胞之一。中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从原始粒细胞发展到成熟粒细胞需要8-14天,在储存池中储留3-5天后被释放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半衰期比较短,大约6-7小时,进入组织后1-3天后发生衰老、被破坏或随分泌物排出体外。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成人<2.0×10^9/L,10岁以内儿童<1.5×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与发生感染的风险密切相关,当发生严重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绝对值<0.1×10^9/L),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感染。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一)作用于脊髓的原因
1.脊髓损伤:
① 化学因素:接触化学物质,如苯、DDT、二硝基苯酚等;
化学药物,如细胞毒药物、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抗惊厥药物、抗抑郁药物、镇静剂、心血管药物、利尿剂等。
② 电离辐射。
③ 先天性或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④ 感染: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HIV等。
⑤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
⑥ 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淋巴增殖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⑦ 肿瘤: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等治疗,或发生骨转移、晚期恶病质者。
2. 成熟障碍
① 获得性因素导致的成熟障碍,如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等。
② 恶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如MDS所致的无效造血等。
(二)作用于外周血的原因
1. 粒细胞转移到边缘池,循环池数目减少,但中性粒细胞总数不变(即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如过敏性休克,严重的细菌感染等。
2. 血管内滞留,如补体介导的白细胞凝集素所致的肺内滞留、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脾内滞留等。
(三)作用于血管外的原因
粒细胞在抗感染中消耗过多,如严重的细菌、真菌、原虫感染等;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粒细胞破坏增多等。
临床表现
?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反复发生的感染,如皮肤、泌尿系感染、口腔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也可以有发热、乏力、头晕、疲倦、食欲减退等症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多数是在原发病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而急性发作,通常感染状况较为严重。
Q&A 发现白细胞减少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白细胞减少,可以回想近期是否有发生过感染,或者是否正在使用某些药物,并复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变化;如果白细胞及粒细胞持续或进行性减少,或同时合并红细胞、血小板等减少,建议尽快到医院血液科就诊,由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
血常规检查及外周血涂片检查是最常规的血液检查。血常规可以监测白细胞、中性粒、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变化,外周血涂片可以发现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变化。骨髓象检查也是必要的,用于确定诊断和明确病因。其他检查包括粒细胞储备检验、边缘池检验、粒细胞破坏增多的检验、以及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等。
饮食疗法对于白细胞恢复的帮助有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调整饮食起居。
参考文献:[1]毛飞,许文荣. 临床血液检验学[M]. 科学出版社, 2019.
本文是李琦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