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琦玮 三甲
李琦玮 主治医师
广安门医院 血液科

血液科 “引火归元” 穴位外治

740人已读

盛夏暑湿,患者常会出现一些相似的症状:

头面部容易上火,例如口腔溃疡,口气重,长痘痘,喉咙痛,牙痛;

如鲠在喉,咽中有痰咳不上来,也咽不下去;

晚上不困,睡醒也不解乏;

偶尔 emo(情绪不好);

下半身寒凉,小腿抽筋,或者起夜频繁;

一旦贪食了辛辣生冷,上火症状更加明显。

中医说,这属于“上热下寒”,易经中的“否”卦;

而“泰”卦中应为坤在上,乾在下,水升而火降;

人体与天地之气相应,心火下降,肾水蒸腾,肾水上济心火;

如同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天地气交而循环往复。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心肾不交”呢?

多半是体内上升、下降的气机通道受阻了,如同交通枢纽拥堵了;

肝气不升,脾不化湿,

痰饮、水湿、瘀血、浊毒都搅和在一起,郁结于内;

郁结在咽喉,那就是上不来下不去的“梅核气”,

郁结在胸,那就是气短胸闷心悸的“胸痹”,

郁结在脾胃,那就是吃一点就撑的“脘痞”,

上下阻隔,热者愈热,寒者愈寒。

如何“否极泰来”呢?

除了吃药,有什么简便的办法打通一下这拥堵的局面吗?

不妨试试我科的“引火归元”穴位贴敷。


引火归元贴

主药吴茱萸,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辛、苦、热,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解郁的功效。

吴茱萸虽性大热,但能引热下行。

《本草纲目》记载,“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调醋,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

涌泉穴是人体位置最低的穴位,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

根据《灵枢》“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足取之”的理论,取涌泉能够从阴引阳,从阴之肾经引阳热下行,引火归元、釜底抽薪,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


吴茱萸外敷涌泉穴,好比在脚底安了一块磁铁,把上面的热吸下来。引热下行,宁心安神,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入脏腑,以调节脏腑的气血阴阳,扶正祛邪。


适应症

  • 上热下寒诸症,如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伴见神疲乏力,口淡不渴,舌红少苔;心烦失眠。
  • 头面部火热诸症,如扁桃体肿大、麦粒肿、小儿口舌生疮、滞颐、痄腮、咽喉肿痛。
  • 脾胃寒湿所致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
  • 经脉受寒所致头痛、痛经等。
  • 下半身寒凉、小腿抽筋等。
  • 单纯性血压升高。


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一般为2-6小时,视患者承受能力而定,最长不宜超过24小时;

2.若皮肤微红,属于正常反应;如果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刺痒、疼痛,建议取下穴贴,清除局部药物;

3.贴敷结束后取下穴贴,用清水或湿巾清理局部皮肤即可。

4.如有疑问请联系医生咨询。


李琦玮
李琦玮 主治医师
广安门医院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