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容小觑的孕期“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可能是过敏、皮炎、湿疹、荨麻疹吧,不就是个局部皮肤病嘛,除了痒和难受,能忍就忍呗,反正对宝宝没影响就行?!
NO! NO!NO!
这种孕妈妈的想法虽然很伟大——“为了宝宝,这点痒算什么!”但是殊不知,这种皮肤瘙痒很可能是非常影响宝宝安全的一种产科并发症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所以这个预警信号,孕妈妈你得重视!
1. 什么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呢?怎么判断我是否中标了呢?
ICP是一种妊娠特有疾病,以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产后迅速消失或恢复正常。具体需要怎么诊断为ICP呢?① 出现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皮肤瘙痒;② 空腹血总胆汁酸≥10 umol/L; ③ 胆汁酸水平正常,但有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肝功能异常;④皮肤瘙痒和肝功能异常在产后恢复正常。
在非ICP高发地区,当孕妇出现皮肤瘙痒、黄疸、肝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情况,应该测定血清胆汁酸水平。在ICP高发地区,对ICP的筛查更应该加强:每一次产前检查都应该常规询问有无皮肤瘙痒,有瘙痒者应立即测定并动态监测血清胆汁酸水平;有ICP高危因素者,在孕28~30周应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酶水平,测定结果正常者3~4周后复查;无瘙痒症状及非ICP高危孕妇,在孕32~34周常规测定肝功能及总胆汁酸水平。
2. 这么重视这个瘙痒和胆汁酸呀!为什么呢,ICP会怎么伤害我的宝宝呢?
ICP的主要危害为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死胎、死产,进而使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提出胆汁酸可能引起胎盘绒毛血管严重收缩,导致胎儿急性缺氧及突然死亡;也有研究发现胆汁酸可引起胎儿心率失常致心脏骤停。《ICP指南》明确指出:一旦做出ICP诊断,须告知患者ICP对胎儿的危害,并强调可能随时发生不可预测的突然的胎死宫内,以及新生儿可能发生早产、胎粪吸入、胆汁酸性肺炎、颅内出血等风险。
3. 天哪,ICP这么吓人呀?万一我不幸中标了,该怎么办呀?
一旦被诊断为ICP,三个最直接的问题铺面而来:
(1) 该怎么治疗?
根据ICP分度:血清总胆汁酸10~39 umol/L为轻度,≥40 umol/L为重度。根据ICP分度、孕周和宫内情况由医生决定门诊或者住院治疗。一般通过药物治疗,症状及生化指标都能达到较好的控制。熊去氧胆酸作为首选药物,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为二线用药或联合治疗。
(2) 该怎么监测宫内的宝宝情况?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能预测ICP孕妇发生胎死宫内的有效方法,但当前指南仍推荐通过好好计数胎动、胎心监护、B超血流信号等来联合监测。所以,按照医生的药物医嘱规律服药;听医生的随诊频率安排规范如期产检;在家乖乖的规范计数胎动,胎动异常(过多或过少)及时就诊;根据医生病情评估必要时住院治疗或者终止妊娠。
(3) 什么时候终止妊娠呢?剖宫产还是顺产呢?
首先各位孕妈妈们,我们先看看指南怎么说:既往,由于忌惮ICP所导致的胎儿不良结局,往往在诊断ICP以后就积极终止妊娠,由本病所致的医源性早产及剖宫产率均增加,但是现有研究尚无证据表明提前终止妊娠可降低胎儿围产期死亡风险。因此,虽然原则上胎儿促胎肺成熟后即可考虑终止妊娠,但是仍建议在孕周和疾病严重程度及胎死宫内风险中寻求最佳时间。
看完这段什么感想??嗯,还是不懂我究竟什么时候终止妊娠啊!感觉没说清楚啊!由于这个疾病的特殊性(突发不可预测的风险)、医学目前对其认知的局限性(机制不明、有效监测手段的缺失)使得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所以该怎么办呢?在遵循大的指南原则下(轻度ICP,建议38~39周终止;重度ICP,建议在37周以前,36周即可终止妊娠,收益可能较大,最新指南也建议终止时机在34~37周),充分和医生交流,多听听医生的理性分析和经验建议等,共同来做这个决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分娩方式,轻度ICP且无其他合并症,可考虑40周前行缩宫素激惹试验(OCT)后阴道试产;对于重度ICP,既往有ICP相关死胎、死产者或合并症较多,可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
【总结】临床上确实遇到不少的孕妈妈,为了宝宝很能忍,认为皮肤瘙痒不是事儿!诊断为ICP后,却又单纯简单的在试图延长孕周方向上努力,而忽视ICP对宝宝宫内安全性的考虑,对这个疾病的“突发的、不可预测的胎死宫内”风险缺少认识。希望本篇科普能让各位孕妈妈们充分意识到ICP这一妊娠特发疾病的风险和诊疗理念。
皮肤瘙痒不小觑,胆汁淤积需重视;无视风险万不能,过分恐慌要不得;
规范治疗不可缺,密切随访听医生;轻度重度动态测,终止妊娠需权衡。
【转载自“狄文大夫”公众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