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疗后的患者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
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及家属,都会听到医生反复叮嘱,出院后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按时复查血常规,以便尽早的发现骨髓抑制的发生、骨髓抑制的程度,并得到及时的治疗。这对于化疗患者的机体恢复,避免粒缺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下一个周期化疗强度的方案调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患者如何来解读一张血常规报告呢,今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哪些指标你可以学着自己解读。
一般来说,血常规的检测项目各个医院不会差很多,基本的项目都是相同的,通常每个项目的结果后面会出现参考值,有的报告单上还会出现相应的箭头给患者提示指标是高于还是低于正常参考值。就我院的血常规报告来举例:

1. 白细胞、中性细胞绝对值:是最直接反应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的两个指标,患者可以对比参考值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升白治疗。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分为I-IV个等级,如果白细胞低于1.0*10^9/;中性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即出现了IV度(四度)骨髓抑制,这种情况是一定要及时和自己的主治医生联系并接受治疗的。其他的不同程度的降低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化疗方案,化疗时间,是否使用过长效G-CSF(长效升白针)来具体的判断下一步的具体治疗措施。反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最常用的意义是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这种情况往往合并有发热等症状,这里不做赘述。
2. 血小板:血小板减少是另一个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骨髓抑制的表现。血小板的减少往往比白细胞的减少出现的稍晚几日,但是恢复需要的时间也更长。多次化疗的患者如果出现顽固的血小板减少,往往是治疗终止的原因。建议患者出现血小板低于80*10^9/;一定要和自己的医生联系,并接受升血小板治疗。
3.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这两项结合起来看是否存在贫血,一般情况下以Hb为主要判断依据,Hb低于100g/L均考虑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
4. 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两项结合起来看,淋巴细胞计数增高,多见于病毒性感染,也可能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可能存在免疫低下等可能。
当然所有的指标都是需要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的,作为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应该及时的做好血常规的复查,并且及时的将结果反馈给自己的医生。
本文是汤丽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