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耀科普|腰痛可能是“它”的锅—腰骶部脂肪疝
一、什么是腰骶部脂肪疝?
腰骶部脂肪疝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疝疾病。腰骶部就是腰靠近臀部的地方,腰骶部有左右两个骶髂关节,主要是支撑身体重量、缓冲活动带来的震动。在关节后方及两侧的深筋膜,有一些孔道供血管、神经穿过,在此深处的脂肪,若受到挤压,可从这些孔道或筋膜的薄弱处疝出,形成肿物,即为疝囊。疝囊可因挤压、缺血而出现炎症,产生疼痛。同时,也可压迫周围经产生疼痛。这种腰骶部脂肪从附近筋膜孔隙疝出,引起身体不适的疾病,称为腰骶部脂肪疝。

二、常见症状有哪些?
1.皮下肿物:此为腰骶部脂肪疝最主要、最典型的症状。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时,能在腰骶部皮下组织触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状肿物,类似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韧。肿物一般可移动,触碰按压会感到疼痛。
2.腰骶部疼痛:患者往往会出现腰痛或一侧臀部疼痛,多数为酸胀痛,少数在弯腰、蹲坐、起身或腰部扭闪后,疼痛突然加剧,甚至翻身、起床等活动受限。疼痛可蔓延至下肢,但是一般不会超过膝盖部位。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慢性腰腿痛。
三、哪些人容易得腰骶部脂肪疝?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
外伤因素:腰骶部受到外伤的人群,可能引起筋膜撕裂,甚至出现筋膜固有孔隙处的裂开,腰骶部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患本病的风险会增大。
疾病因素:有慢性腰肌劳损Q、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人群,腰骶部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患本病的风险更大。
个人因素:
1.长期劳动损伤:腰骶部长期的疲劳性损伤,如反复弯腰、负重等,可能引起筋膜撕裂,甚至出现筋膜固有孔隙处的裂开,容易引发本病。
2.肥胖:肥胖的人群,腰骶部负担更重,筋膜较薄弱,且相较于不肥胖的人群来说脂肪更多,因此患本病的可能性更大。
3.性别因素:女性的骨盆更宽,腰骶部脂肪组织也非常丰富,而且女性腰骶部筋膜相对较为薄弱,患本病的风险更大。
四、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者发现皮下组织可触及一个或数个结节状肿物,或是腰骶部出现疼痛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本病一般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无需紧急救治。
还有哪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1.腰骶部疼痛;
2.腰骶部出现皮下肿物。
就诊前的应对:
可以这样做:
1.调整情绪,稳定心态。
2.避免剧烈活动。
3.清淡饮食,少油少脂。
不能这样做,有可能影响疾病诊治:
1.不要用力挤压肿物。
2.在未取得医生许可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服用药物,影响医生诊治。
应该看哪个科?
普外科
疝外科
五、医生如何诊断腰骶部脂肪疝?
当医生怀疑是腰骶部脂肪疝时,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等方式来确诊。

需要做哪些检查?
1.体格检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症状、检查患者腰骶部脂肪疝的部位、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初步诊断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此外,医生还会通过直腿抬高等,了解患者发生疼痛的原因,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2.影像学检查: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确诊疾病,确认病灶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辅助制定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检查项目。
超声检查:目的是了解脂肪疝的部位、数目、大小、疝口的大小。
X线检查:目的是辅助诊断,了解引发患者疼痛的原因,以排除腰椎、骶椎的疾病。
CT检查:目的是有观察患者有无器官病
变,体内有无疝出物等,辅助诊断。检查前患者一般需要空腹4小时以上。
磁共振成像(MRI):目的是了解患者脂肪疝的部位、数目、大小、疝口的大小,明确诊断,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六、腰骶部脂肪疝有哪些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
目的: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双氯芬酸等。
手术治疗
疝切除术:目的是尽量切除疝出和骶髂筋膜下的脂肪球。
其他治疗
局部封闭治疗:目的是治疗软组织损伤。或炎症。打完封闭针后,患者应保持封闭部位的皮肤清洁,防止污染。
疾病发展的结果怎样?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症状可能加重,还可能导致患者会出现长期腰腿疼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疾病可以治愈,一般不会有后遗症,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寿命。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