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穿刺活检有哪些风险?
作为一项有创手术操作,尤其是在胰腺、肺等组织穿刺活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针对不同部位的穿刺活检,其并发症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其中肺穿刺活检术的风险性主要在于可能出现气胸、出血等相关的并发症。

穿刺活检术三维图
肺穿刺因为需要穿刺针经皮肤、胸膜后途径肺组织再到达病灶,而肺组织是呼吸器官,当我们深吸气时肺组织就好比一只充了气的气球,一旦用针刺破了胸膜,就容易出现气胸。特别当患者有“咳嗽”“肺气肿”“肺大泡”等情况时,会增加气胸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所以对于患有老慢支、慢阻肺等疾病的患者,穿刺术前有可能需要加做“肺功能”检查,而术后又特别需要注意穿刺术后气胸的护理。
而患者出现咳血也是正常现象,一般随着时间的延长咯血量会逐渐减少(血液流进末梢气管,会使患者将血液咯出体外)。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特别警惕出血的情况,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术前常规询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服用抗凝剂患者需要在穿刺前停用5~7天,而已经施行心脏支架等植入术患者需要在停用长效类抗凝剂同时以短效抗凝剂替代治疗,并于术前至少10小时停止使用短效抗凝剂,待穿刺术顺利完成12小时后可再从短效抗凝剂逐步过渡为长效抗凝剂。
另外对于风险特别高患者,可使用同轴穿刺针技术,以20G穿刺活检针多次取材,能够降低手术风险。
总的来说,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仍然为取得病理组织结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广泛地证明。因而患者完全可以放心接受穿刺活检术,不必“谈穿刺色变”。
本文是张正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