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景岚 三甲
张景岚 医师
河南省儿童医院 介入医学&血管瘤科

面部巨大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一例

228人已读

患儿,男,6月22天

病史:

生后1月余家长发现患儿左面部青色肿物,逐渐增大,皮温高,无伴其余不适。病初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血管瘤”,行局部注射治疗3次,肿物仍增长明显

影像学检查:

超声(2022.02.18 ):皮下可见大小约34×18mm的稍高回声,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内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提示:左侧面部皮下稍高回声(血管瘤?其他待排)。

增强CT(2022.02.24):左侧颌面部皮下脂肪层内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包块,CT值约36HU,大小约30.4mm×42mm×38.7mm边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包块周围可见多条增粗血管影,其中动脉期颈外动脉一分支血管自下颌头前外侧进入包块,包块明显强化,静脉期包块内见引流静脉回流入左颈内静脉;多期扫描包块CT值分别约为254Hu,146Hu,111Hu。提示:考虑左侧颌面部血管瘤

图片1.png

完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症,为患儿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

图片2.png

图1栓塞前造影血管瘤血供丰富,瘤体染色明显。 图2栓塞后血管瘤瘤体血供大部分消失。

治疗前后照片

图片3.png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血管瘤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婴儿期。这些血管瘤以其在婴儿出生后最初几周到几个月的快速生长而闻名,随后是自发但缓慢的消退。颌面部的血管瘤,包括腮腺血管瘤,不仅在增生早期出现溃疡(59%),而且还涉及附近的结构(耳朵,70%;嘴唇,34%;眼睛,18%;鼻子,3%;声门下区,21%)导致功能障碍。由于肿瘤团块血管丰富,常发生自发性或创伤性出血,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有时甚至致命。因此,这类患者应该尽快接受治疗。

手术切除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并不流行,或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在没有严重的颌面部畸形的情况下进行完整的切除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被家长接受,如局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口服心得安,或经动脉栓塞,正在发展。

动脉性血管瘤介入治疗是近年推崇的微创治疗法,采用导管栓塞治疗靶向性好、安全性高。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内治疗技术完成,能够有效保持局部皮肤和组织的相应完整,正常情况下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正常容貌和某些特殊器官的功能。

该患儿先通过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使血管瘤体积缩小,然后在术后服用普萘洛尔能够显著提升和巩固疗效,并将普萘洛尔的使用时间控制在3~6个月,明显降低普萘洛尔长期使用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而且联合治疗扩大适应证,减少禁忌证和并发症,对于瘤体巨大的患儿也能取得显著疗效。


张景岚
张景岚 医师
河南省儿童医院 介入医学&血管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