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睦新 三甲
魏睦新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什么是结肠黑变病?

839人已读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听到痛恨坏人的话:这个人的心肠真黑!那么真的有人的肠子会发黑吗? 还真有!医学上有这么一个病名:结肠黑变病。近年来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发现率逐年增加,也引起了我们团队的关注。在进入今日科普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下面两张图。



这两张肠镜图片颜色差异显著,没错,相信你已经猜到了,第二张是我们正常的肠道,而不忍直视的第一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科普的“结肠黑变病”。想知道它是如何变成这样的暗黑系?一旦“黑化”还能逆转吗?又该从哪些方面来预防?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最适合?是否也有癌变的风险?想知道这些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首先,什么是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非炎症性、肠道黏膜损伤性的代谢性疾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可逆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黑色素沉着现象,其本质是各种因素导致大量的脂褐素存积于结肠黏膜固有层内的巨噬细胞而发病。

经常服用泻药是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因素,而蒽醌类泻药是最常见的引起此病的药物。蒽醌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致泻作用的大黄、番泻叶等药物中,也存在于其他种草药物中,比如何首乌等。而药物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含量高低决定了结肠黑变病的黑边及损伤程度。

研究认为此类泻药可诱导肠黏膜屏障的破坏,促进肿瘤坏死因子释放,从而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凋亡,被巨噬细胞吞噬,在结肠固有层趁机形成棕色色素,从而发生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的发病诱因是什么?

长期便秘及经常服用刺激性泻剂,尤其是蒽醌类泻剂是它的主要致病因素。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便秘人群的增多、电子结肠镜的日益普及,以及近几年各种以蒽醌类泻药为主要成分的减肥药物滥用(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使结肠黑变病的发病呈明显增高趋势。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及结肠肿瘤的发生是有相关性的。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结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部分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较多伴发结肠癌、腺瘤和息肉。

结肠黑变病的诊断——肠镜+病检。

结肠黑变病的诊断主要根据肠镜下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黑色素染色阳性,而铁染色阴性。

结肠黑变病的内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光滑、完整,可见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呈条纹状、斑片状、虎皮状改变,可网络状间断或连续分布,肠腔明显变暗。

根据肠黏膜色素沉着的程度,将结肠黑变病分为Ⅲ度:①Ⅰ度 呈浅黑色,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较局限,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②Ⅱ度 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上,黏膜血管不清楚,与正常黏膜有明显分界。③Ⅲ度 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间有细小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黏膜下血管看不见,此种表现多见于全结肠型。从病变发生的部位来看,如病变局限则多见于近段结肠,严重时可累及全结肠。


在简要科普完结肠黑变病的概念、病因、症状、内镜表现后,下节科普让我们一起聊聊大家最关注的——结肠黑变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魏睦新
魏睦新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