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生闷气、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试试这个“女科圣药”
说到逍遥丸,我想很多女性朋友都不陌生,经常用它来调理肝气不舒、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等问题,效果往往是不错的。
除了逍遥丸,逍遥系列的方剂还包括加味逍遥丸、舒肝颗粒。三者都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所以经常有人问我,自己适合用哪一个。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舒肝颗粒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在使用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逍遥丸:疏肝健脾
我们人体的气机是不断地升降沉浮、宜动不宜静的,而负责控制气机升降、情绪疏泄的,就是肝脏。
如果我们总是情绪压抑、生闷气,那么当气郁积的程度超过了肝的疏泄能力,就会导致肝系统的运行障碍,也就是肝气不舒。
此外,肝与脾是母子关系。肝、脾二脏往往相互牵连、相互影响,肝气郁结就会克制脾土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虚。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我经常说的“肝郁脾虚”的体质。
肝郁脾虚的表现有哪些?
?心情郁闷,容易生闷气,或是总觉得焦虑悲观,喜欢叹气;
?乳房胀痛,感觉像胸口压有重物,经期前更明显;
?食欲差,消化不良,体质虚胖,容易拉肚子,情绪波动后容易加重;
?气色不佳,面色看起来暗沉无华,容易长黄褐斑;
?头晕目眩,容易疲劳,总觉得精力不够用;
?月经不调,如月经推迟甚至闭经,经量少,血块多,痛经等;
?舌质暗淡,中间凹陷,两边鼓起(舌象照片见后文)。
逍遥丸正是治疗肝郁脾虚的经典良方。该方最早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甚至被称为“女科圣药”。
逍遥丸的组方也并不复杂,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白术、生姜、薄荷、甘草组成。
这其中,当归可散肝醒脾,白芍可以柔肝,二者又能养血补肝,所以共为方中君药;白术、茯苓、甘草三味药健脾、补气、和中,为方中臣药;柴胡能疏肝解郁,为方中佐药;薄荷清肝、散郁、除热,生姜温胃而和中,为方中使药。如此君臣佐使搭配,使得逍遥丸能够很好地调理肝郁气滞引起的肝郁脾虚。
但是要注意一点,逍遥丸更适合调理肝郁气滞的时间不长、肝郁脾虚的症状也不是很重的情况。如果肝郁气滞日久、已经化热了,那么用逍遥丸的力道就不足了,就更适合用加味逍遥丸。
2、加味逍遥丸:疏肝清热
加味逍遥丸,是在逍遥丸的基础上添加了丹皮、栀子两味药制成,因此叫做加味逍遥丸。
加味逍遥丸的基本功效和逍遥丸是一样的,能够疏肝、解郁、健脾,但由于加入了栀子和丹皮,所以加味逍遥丸多了清热的功效。
栀子能够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丹皮善清血中之伏火,凉血散瘀。前者主清气中之火,后者主清血中之火,二者合用,可清散气血之中因肝郁产生的火热。
为什么要加清热的功效呢?因为当肝郁气滞的时间久了,就会郁而化火,此时在肝郁脾虚的同时,就会兼有热象。也就是说,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肝郁脾虚的典型症状外,还会出现:
烦躁易怒、心烦失眠、手脚心热、盗汗、口干咽燥、小便短赤疼痛、大便干燥、两肋胀痛、痛经、月经量多、月经提前等症状。这时用逍遥丸的效果往往不好,用加味逍遥丸才更对证。
结合舌象,可以更准确地帮助我们判断,到底是该用逍遥丸还是加味逍遥丸。
短时间肝郁气滞脾虚的朋友,舌象的典型表现是:舌头中间凹、两边鼓,舌质不红,舌苔相对比较白。这说明肝郁气滞还没有化热,寒热表现并不明显,适合用逍遥丸调理。

肝郁脾虚的舌象
如果舌头在中间凹、两边鼓的同时,还有舌质很红,舌苔可能会比较少或者是偏黄的情况,那就说明肝郁气滞已经化火,体内有热了。这时就更适合用加味逍遥丸。

肝郁脾虚化火的舌象
3、舒肝颗粒:疏肝理气
前面我们讲了逍遥丸和加味逍遥丸的区别,那么,舒肝颗粒同样也有疏肝解郁的功能,该什么时候用呢?
其实,舒肝颗粒同样也是逍遥丸的加减方之一。它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增加了香附、栀子、丹皮三味药,制成了现代颗粒剂型,具有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的功效。
按照国家标准,舒肝颗粒的功能主治是: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看起来好像和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的功能主治都差不多,那么舒肝颗粒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还是从方子的组成上来看。
舒肝颗粒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了丹皮、栀子和醋香附三味药,而且除组成外,在其他配方剂量上也有所调整。
舒肝颗粒重用柴胡和醋香附,二者为方中君药。加入醋香附,增强了疏肝理气止痛之效,重用柴胡,更增强了疏肝解郁之功,因此舒肝颗粒在三种药中,行气解郁的效果是最强的,不仅能够调理前面提到的肝郁气滞的表现,甚至对肝郁气滞引起的黄褐斑、乳腺结节等问题,也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综合来看:
- 逍遥丸重在疏肝健脾,当肝郁气滞初起、寒热不明显时,可以使用逍遥丸;
- 加味逍遥丸重在疏肝清热,当肝郁气滞日久、热象比较明显时,可以使用加味逍遥丸;
- 舒肝颗粒重在疏肝理气,当肝郁气滞症状较重,甚至导致了明显的黄褐斑、乳腺结节等问题时,可以使用舒肝颗粒。
本文是闫玉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