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精神正常吗?有精神病吗?(专业的说法)
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精神活动异常主要包括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等类别。这些不同类别障碍的特殊的具体临床表现,即称之为精神症状(signs and symptoms of mental disorder)。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例如言谈举止、神态表情、日常动作以及书写内容等行为具体表现出来。它是大脑功能紊乱的表现,是精神疾病临床征相的基本组成部分,疾病的性质决定精神症状的种类,但精神症状的内容则与个体的文化、信仰、习俗及生活经历等因素有关。研究精神症状的科学称为症状学、现象学或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而临床诊断主要是先通过做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诊断,再进而结合病历资料做出疾病的分类学诊断。因此,学习症状学是熟悉和掌握各种精神障碍的前提。但精神症状诊断的特异性较差,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精神障碍是具有独一无二的症状。例如:在神经症患者中常常见到焦虑和抑郁等情感体验,而在精神病患者中也屡见不鲜,甚至正常人在某些时候同样会存在。故而,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是学习精神病学的最基础的部分,熟悉掌握精神障碍症状学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以及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最基础的学习内容。
精神症状的判断必须进行对比分析:①纵向对比:倘若过去一贯表现很好,现在却一反常态,判若两人,则提示其精神不正常。②横向对比:言行举止、活动表现与周围人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异。倘若明显异于常人,且离奇古怪,则提示其精神可能异常。③与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精神活动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正常的精神活动应与客观现实相符合,反之亦然。④与当地的习俗和规范是否符合: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存在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如装束服饰、言行举止等方面明显不规范,也可能提示不正常。⑤动机和目的的可理解性:正常人的行为都是有它的动机和目的的,是人们可以理解的。反之,则意味着有精神异常的可能。⑥整个精神活动是否协调统一:正常的精神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反之,则是不正常的表现。
在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而且要观察其出现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症状是继发的,可能与原发症状有因果关系。这些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会产生影响。
本文是赵幸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