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腿脚迈不动,原因竟是它!
许多中老年人常常有这种感觉,明明没走多远,就感觉双腿酸麻胀痛,抬不起脚来,大部分人将这些症状归结为年龄大了,殊不知,腰椎管狭窄症已经悄悄找上了自己。那腰椎管狭窄症都有什么症状,怎么诊断,又如何治疗呢?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的疾病。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椎间盘膨突、韧带增厚、小关节骨质增生等各种原因导致椎管有效容积减小,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从而表现出腰痛或腰腿痛等不适的一种临床疾病。椎管先天发育异常、外伤、腰椎滑脱、腰椎退变等因素都可以导致腰椎管狭窄,其中以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狭窄最常见。

有什么表现呢?
腰椎管狭窄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表现短距离行走后即出现自腰背部沿臀部、大腿、小腿至足部的放射痛,伴有酸胀麻木等不适,根据狭窄发生的节段和部位不同,症状可只出现在一侧或终止在小腿。除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以外,腰椎管狭窄症还可以表现为臀部至足部的烧灼感或抽筋样的感觉,不适症状多种多样,呈现出典型的症状多、体征少的特点。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影像学表现。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一定要有“症状”支持。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症状各异,腰背部酸痛不适、双下肢或单侧的酸胀、麻木、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都可以出现。磁共振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但是,如果患者只是在磁共振上显示腰椎管狭窄,而没有相应的症状,也不能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
如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较轻的轻中度狭窄患者,主要措施有理疗、药物、鞘外注射等。其中理疗最常用,包括腰椎屈曲姿势的特定运动(骑自行车)、体重支持的跑步机行走、肌肉协调训练、平衡训练、半刚性腰围、止痛治疗(热敷、按摩、超声波等)姿势训练等。药物是在症状暂时加剧时应用,包括非甾体类的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物、脱水药物等。鞘外注射则应用较少。
但是,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手术治疗。一、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而不能用保守疗法缓解;二、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局部感觉减退或过敏,肌肉力量下降等;三、有马尾神经综合症,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或控制力减弱;四、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狭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可以选择经椎板开窗微创椎管减压术、UBE技术减压、腰椎融合减压内固定术等。但是具体手术方式,还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本文是王升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