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蓉
主治医师
北医六院
睡眠医学中心
“梦想成真”——一种容易误诊的睡眠疾病(二)
193人已读
不知道这个病为什么叫“梦想成真”的可以先回顾一下上一篇: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1610379.html
由于这个疾病的汉语名称(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比较长,本篇均采用其英文简称RBD(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问:给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诊断RBD合适吗?

RBD可能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可能是不同类型的RBD。
RBD可大致分为2类:特发性和继发性。
特发性的意思是找不到明确的原因。特发性RBD通常发生于50岁以后,它可能是突触核蛋白相关神经系统变性病(例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的前期症状。有研究显示90%的特发性RBD十五年后可能会发展为上述神经系统变性病。
继发性RBD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继发性RBD是一些特定原因导致的。常见的原因有:某些药物导致的,比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一些疾病也会导致RBD,比如发作性睡病、脑干损伤等。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RBD虽然临床症状、多导睡眠图表现相同,但有着截然不同的预后,比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服用抗抑郁药导致了继发性RBD,被诊断为RBD后自己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结果误以为自己十几年后可能会得帕金森病,没必要地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给生活蒙上了阴影。
本文是周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