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呢?
手机、ipad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我们离不开的一个育儿帮手。 如果让孩子沉迷手机一下下,我们家长就可以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会儿,或者不受打扰地工作上一阵子。所以手机就成了孩子的保姆,甚至变成孩子的第二家长。
但是,最近美国一项仍在进行的大型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每天用这类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的9至10岁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而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处理感官信息。研究还显示,每天盯着屏幕超过两小时的孩子,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
其实,硅谷的科技达人们,都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 比如, ipad 的创始人乔布斯严格控制孩子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上学日的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完全禁止使用手机。并且,乔布斯不许智能设备出现在餐桌上,他会选择和孩子在晚饭的时候讨论书籍、历史等话题。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也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严禁智能设备出现在小王子和小公主的育儿室里。他希望孩子能在真实的世界里长大,而不是囚禁在四壁之中,用智能设备去了解这个世界。到底这项高科技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危害,能让如此多科技大佬和名人都避之不及?很多研究者都指出,近年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比如肥胖,注意力缺陷、成绩下降、社交障碍、游戏上瘾、脾气暴躁、视力下降、脊椎受损等多种缺陷,可能都和频繁、长期地使用智能设备有关。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呢?希望以下建议能帮助家长:
1、孩子多大能拥有自己的手机?
10岁和15岁都不妥,孩子玩手机的年龄取决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如果孩子自控力好,他会把娱乐时间和学习时间进行良好的分配,玩手机非但不会沉迷,还能够适当疏解学习的压力。而如果孩子自控能力很差,那么手机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一般在13岁左右,自控能力会趋于稳定,所以13岁是父母给孩子配置手机比较合适的年龄,当然,这个要因人而异。
众所周知,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共有3个孩子,盖茨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在接受采访时,对于“孩子多大才能有手机”的问题,给出的答案也是:13岁。
2、给手机增加“负面影响”
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有的家长选择不给手机、强制没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事实上并没有效果。因为孩子从心里知道:手机好玩,我要玩手机!
如果手机没那么好玩呢?
曾有一位妈妈分享过她的防治方法:把玩手机变成作业的一种!
她准许孩子玩手机,唯一的条件是:每玩半个小时手机,就要练一张字,每多玩半个小时,增加一张。刚开始孩子孩觉得没问题,放心大胆玩手机,觉得练字是小事一件,但过了两天就有点吃不消了。每想要玩手机,就想起要练字一张,想想都觉得好累啊!当孩子从心理上认为“玩手机=练字”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不会觉得玩手机有意思了。
3、陪孩子一起使用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再加上妥善的时间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孩子电子产品成瘾。所以,父母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孩子选择那些画质精美、情节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学知识的游戏或节目。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个实验真有意思,待会我们也试一试。”
4、与孩子约法三章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3)要注重“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任何时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地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资料来源:易读宝、生存烹饪技巧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