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肠癌患者应对宝典
突发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几天不断接到病友的电话询问:“去不了医院,我该怎么办......”等一系列话题,面对疫情带来的不便,病友及家属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患者该如何做?
合理膳食、良好心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是提升免疫力的做好方法,也是我们健康的基石。不过疫情期间病友朋友一定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情,树立战胜疫情和自己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耐心在家休养,注意保持动静、劳逸结合,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可以在家晒晒太阳,听听舒展的音乐,打打太极拳等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来保持身体旺盛的免疫力,没事最好不要出门,因为其自身的抵抗力相对较低,一旦接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极有可能会不幸中招,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必须出门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佩戴口罩。忘掉过去,从头再来,回归社会,切忌被家人像皇帝一样伺候着。

二、疫情期间结直肠肿瘤患者如何就诊?
患者在就诊之前,一定要和主治医生联系好。保证去医院当天可以顺利安排就诊,能提前预约的最好在线上预约,减少等待时间,避免徒劳奔波增加感染的机会。在出行方式上尽量避免乘坐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如果不得已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应避开高峰时间段,从而避免接触到病毒,防止交叉感染。另外,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近期是否有过疫区居住史和旅行史,是否有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在就诊结束后,减少医院及途径地点的逗留,尽快回家并完成消毒洗手等防控工作。

三、推迟几周手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吗?
结直肠肿瘤一般进展较慢,预后较好,被确诊使肿瘤其实在体内悄无声息隐藏了很长时间,只不过没有被我们发现,疫情影响推迟2-3周手术或者治疗通常不会有大影响,因为肿瘤的发展是个长期慢性的过程,所以结直肠肿瘤患者即使目前不能手术,也不要过于担心和焦虑。对符合相关指南及诊疗规范适应症的患者可以先选择替代治疗,如先口服化疗药物等,对短期无进展风险的病人采取观察等待措施,待疫情结束后再择期手术,一方面减少各级医院防疫负担,另一方面也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 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结直肠癌患者,比如合并出血、穿孔、梗阻等紧急情况,需赶快到医院就诊。

四、推迟放化疗有影响吗?
化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另一主要手段,可以在术前或者术后进行,短暂延迟化疗时间,一般不会对肿瘤的病情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以适当给予身体内正常细胞组织器官充分的恢复时间,缓解化疗所导致的毒副反应。当然,如果化疗推迟时间很长,也是不利的,由于化疗时间延迟,没有杀死的休眠的肿瘤细胞就会苏醒过来,可能导致复发或者耐药。

五、如何复查?
需要随访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此期间如果到了需要复查的时间,在没有新发不适症状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延长复查时间。还可以采取网络方式进行问诊,或者预约门诊复查,减少医院停留时间,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可能有些患者觉得延迟复查会耽误治疗,对自己造成伤害。其实对于已行根治性手术的定期复查随访患者来说,血液学肿瘤标志物(主要为CEA、CA-199等)复查时间为三个月,并且可就近医院完成。若肿瘤标志物异常,才需与主治肿瘤医生联系,制定后续复查方案。6个月内接受过胸腹盆CT复查且无异常的患者下次复查CT时间可在6-12个月后。

六、药物快用完了咱们办?
肿瘤患者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发生变化,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肿瘤药物快吃完的情况下,切勿擅自停药,尽量提前和自己的主治医师取得沟通,询问是否可以针对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由于肿瘤药物为处方药,通常在医院购买。虽然一般普通药房无法提供,但可以在部分指定或定点医院购买到肿瘤药物,此类定点在全国主要省份和城市均有设立,且其中部分药店可使用医保。

七、如何更好的吃出健康的身体?
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高危人群,增强免疫力是肿瘤患者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则。合理的营养支持是结直肠癌患者疫情流行期间增强病毒抵抗力的关键环节。日常饮食中应增加摄入蛋白质丰富食物,如蛋、奶、鱼、肉、豆类及坚果等,增加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服用维生素、矿物质、鱼油、益生菌、益生元、抗氧化剂及免疫增强剂等保健食品。结直肠癌患者应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防止大便干结,切忌食用野生动物和未经证实的“民间偏方”。

八、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与普通人相比,结直肠癌患者面临肿瘤和冠状病毒的双重威胁,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还会让患者做出不利于病情恢复的行为,比如过量使用消毒剂、过量吸烟饮酒等。有效的心理防护需要患者学会判断信息的可靠性,不盲目焦虑恐惧,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对自己的误导;维持规律作息,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营造一个和睦的氛围和环境。还可以通过书写患者日记、阅读、听音乐、适当运动等放松心情。

九、家属应该注意什么?
门诊经常碰到患者家属:“医生,我什么都没让他干过,吃吃玩玩”,病友:“我想干点活,结果不让干......”,我接着说:殊不知家属已经打你当“熊猫”给圈养起来。一番对话充分说明了患者和家属的心态和心情,过分的溺爱等于伤害,其实大可不然,让肿瘤患者更早更快的回归社会是最好的良药,人生就怕迷茫和迷失方向,毫无生活的目标。病有朋友也要树立信心和目标,该拼搏还是要拼搏,只是要把握个度,人生得有追求,在攀登的路上同样可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力,让免疫细胞兴奋起来,调动起来,其实可以赢到最后。

(本文转载自郑大一附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胡军红教授公众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