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卒中日—卒中早识别,大脑早恢复
今年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宣传口号是“争分夺秒,挽回生命”。我们都知道,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患有卒中人数却高居世界首位[1]。据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统计数据显示[1],我国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居不下.......可见让大家重视卒中的预防及治疗也已经刻不容缓!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生命,这也正是今年“世界卒中日”呼吁大家重视脑卒中的主题,那么面对卒中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大家知道如何识别脑卒中吗?
《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中指出[2],在识别脑卒中时,我们可通过简易识别法来进行诊断,具体包括:
1、BEFAST:
B(balance)是指平衡,表现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表现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表现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表现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是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表现言语困难、理解困难;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可能意味着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应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2、FAST(面-臂-语言):
F(face)指出现面瘫、口角歪斜;A(arm)指出现肢体无力;S(speech)指出现言语困难;T(time)指要有“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一旦怀疑卒中,应尽快转诊。
3、“中风1-2-0”:是FAST的中国表述方法,
“1”为看一张脸,出现口角歪斜;
“2”为看两只手,出现肢体无力;
“0”为聆听语音,出现言语困难。“120”则代表一旦怀疑卒中的诊断,需要启动急救响应流程,及时转诊。
其中“中风1-2-0”也正是今年“世界卒中日”卫健委所宣传的识别方法。

“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患者恢复的效果就会越好,进而避免因脑卒中发病急等原因造成的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对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指南也明确指出[3],奥拉西坦可作为PSCI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因其进入体内后,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广泛分布在中隔区、海马、皮层以及纹状体,从而改善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及脑损伤与其相关神经功能的缺失[4],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家庭减轻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吉训明,康德智,李天晓,刘建民,赵国光,闫峰,张红,马青峰,张永巍,朱良付,曹雷,岳伟,马林,何毅华.《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11):737-743.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神经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1)[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09):947-958.
[3] 王俊.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20,15(02):158-166.
[4] 邹华. 奥拉西坦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机制[J]. 医学信息,2016,29(31):230-231.
本文是赵明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