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钙化病变扩张利器--振波球囊在股腘动脉钙化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外周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严重钙化病变依旧是血管开通的难题。高压扩张造成的血管损伤风险、减容器械在深层钙化中的应用局限,都使得更安全、更有效的钙化处理工具成为临床亟需。钙化治疗新武器Shockwave外周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虽然刚刚在国内取得上市许可,然而其在国外已积累了大量临床应用经验, Disrupt PAD III RCT研究充分证实了Shockwave手术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补救性支架植入率低、一期通畅率优于现有技术的特点,真实世界数据同样证实了其在重度钙化、长段病变、CTO病变等各类复杂情况下一致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应用增添了信心。近日,北京医院血管外科团队使用Shockwave成功完成了一例股腘动脉钙化闭塞患者的治疗,为患者争取了保肢的希望。
患者为老年女性,右足破溃1年余,伴静息痛,口服抗血小板、镇痛等药物治疗,于当地医院创面换药治疗。1周前于外院行右足第5趾截趾术,术后症状未缓解来诊。既往2型糖尿病40余年,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控制可;高脂血症病史20余年;6年前行右股动脉球囊扩张术。
专科查体:右足可见创面、表面可见脓苔、右足第5趾缺如(图1),右足皮温凉,双侧股动脉搏动好,右侧腘动脉、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未触及搏动,左侧腘动脉可触及搏动,左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未触及搏动。
术前CTA检查示:双下肢钙化明显,右下肢股浅动脉闭塞,胫前动脉远端未显影(图2)。ABI:右足背0.21、右胫后0.37。患者可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GLASS III级),糖尿病足坏死(WIFI分级 W3-I3-FI2)。

图1、右足底及足外侧缺血性溃疡

图2、术前CTA提示右侧股腘动脉重度钙化伴闭塞
综合判断患者病情,本次手术拟采用Shockwave外周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行右股腘动脉球囊扩张,以期有效重塑钙化斑块、获得管腔、恢复血流,尽可能避免患者全足截肢。
手术步骤:经左股动脉穿刺,翻山,于右股动脉导入6F长鞘,造影可见:右下肢多发广泛钙化灶,右侧股浅动脉中远端、可见侧枝显影,远端腘动脉经侧枝汇入延迟显影;胫前动脉闭塞,胫后动脉、腓动脉远端未显影(视频1)。泥鳅导丝、Floppy导丝(ASAHI INTECC)配合单弯导管小心开通股浅动脉闭塞段,造影确认导管位于真腔。交换V-18导丝置于腘动脉P2段,沿导丝导入2.5mm – 20cm 普通PTA球囊先行扩张,以期严重钙化狭窄病变中,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导管顺畅通过;过程中,PTA球囊扩张至爆破压,清晰可见收肌管段明显受压,无法扩开病变(视频2)。

视频1、开通前造影

视频2、2.5mm普通球囊预扩张
交换0.014in工作导丝,导入5.0*60mm Shockwave M5外周血管内冲击波导管,于股腘动脉闭塞段进行钙化斑块重塑,过程中可见收肌管普通球囊无法扩开的位置冲击波导管同样“腰征”明显,随着相当于50个大气压的冲击波不断作用,透视下可见导管“腰征”逐渐,血管顺应性恢复,血管腔完全恢复(视频3)。

视频3、6atm下进行振波球囊扩张钙化病变
复查造影可见股浅动脉管腔通畅,未见夹层等并发症,最后导入5mm – 150mm药物球囊(图3)于病变部位扩张;最终造影可见股腘动脉管腔恢复,残余狭窄小于10%,血流速度满意,未见造影剂渗出(视频4)。术毕,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后期可视伤口恢复情况,有望避免全足截肢。

图3、5mm-150mm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最后扩张

视频4、最后造影显示股腘动脉完全开通,血流速度满意
Shockwave 血管内冲击波导管独特的钙化作用机制带来更明显的管腔获得,同时显著降低夹层发生率。既往RCT与真实世界研究均证实,Shockwave 血管内冲击波导管在不同血管床、各类复杂病变中具有一致的治疗有效性、可靠的操作安全性。特别在重度钙化、闭塞性病变中,只要Shockwave能通过,即可通过冲击波重塑钙化斑块,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补救性支架植入、最大可能为患者保肢。作为一项新技术,也期待国内更多的临床应用数据积累,为中国患者钙化治疗之路探索有益经验。
本文是刁永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