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的早期识别和防治
中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类,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留下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害。人的脑细胞有固定的数量,而且是无法再生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中风,脑细胞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开始死亡,拖得时间越久、死亡的细胞数量越多,病情就越严重,不仅危及生命,还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有研究表明,人中风后每拖延一分钟,其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就会死亡190万个,每耽搁一小时,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变老3.6年。由此可见,对于中风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早期快速识别中风、及时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后遗症严重程度的关键,那么如何在早期快速识别中风?突发中风时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很多人认为,中风是突然间发生的,其实不然,中风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前兆症状。
中风常见的前兆症状,主要有以下7点:
1、瞬间失明或视力模糊,又称一过性黑朦。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病人在中风之前,会出现脑供血不足,从而影响了视觉中枢的功能。但是,这个兆头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仅仅是几秒钟,或者是数分钟,便可自行缓解。
2、与人交谈时,突然出现短暂的说话困难,或是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是因为大脑动脉短暂性供血不足,从而影响了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功能。
3、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局限性头痛,或是头痛的形式与平常完全不同。中风时出现的头疼与普通头疼不同,痛感明显,由间断性头疼变为持续性头疼,如病人头疼固定在某一个位置,则可能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兆。
4、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站立不稳,甚至会晕倒在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风前出现了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进而影响了小脑的平衡功能,才会产生眩晕感,难以站稳,甚至是晕倒。
5、一侧颜面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持物不稳、嘴角下垂、流口水。这些情况的发生原因,则是因为病人在中风前,出现了一侧大脑半球供血不足,从而影响了大脑调节肢体活动的功能。
6、疲倦乏力,睡眠增多,感觉到整日昏昏沉沉,怎么也睡不够。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病人在中风前,出现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影响了大脑皮层和网状激活系统的功能。网状激活系统是大脑的警觉系统,位于大脑中央位置,在脑干腹侧中心。它有许多重要以及复杂的功能,比如可以参与人体的睡眠、中枢神经传送和学习记忆等。当网状激活系统一直处于激活状态,就会出现人比较兴奋,难以入睡的情况。
7、最后一个,就是突然发生性格、行为、智能等方面的反常,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情绪不稳、精神萎靡、抑郁焦虑。这些情况的发生原因,是因为病人在中风前,大脑的额叶出现了供血不足。
要知道,中风的发生往往很突然,可能前一秒还在走路说笑,下一秒就完全失去运动和语言功能了。因此,学会识别这些中风的前兆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真的是可以救命的。尤其是身边的人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更要高度重视,是不是中风的前兆。中风前兆并不固定,而且大多过一会儿就能自行缓解,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略,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中风患者,在发病前就是毫无征兆,没有任何症状突发的中风。因此,除了中风前兆症状以外,学会快速识别中风的发生也十分重要。
其实,识别中风发生的症状十分简单,只需要记住一个口诀“BE FAST”
“B”指Balance,也就是平衡,中风患者会突然出现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出现行走困难,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还会出现摔跤;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眼前模糊或一片漆黑;
“F”指Face,即脸部。如果对着镜子做表情时发现脸歪,明显不对称,口水顺着一边嘴角往下流,嘴角歪斜,自己不能控制了。
“A”Arm,也就是胳膊。抬起双侧上肢时,发现两边力量明显不一致,一边无力无法抬举或者明显力弱,则高度提示发生中风的可能性。
“S”Speak,即说话。如果开口说话时言语含糊不清,或者突然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含义,提示中风可能累及到语言中枢。
“T”Time,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送到距离最近的、有卒中救治通道的医院。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普及了卒中救治,一般的县级医院就有卒中救治通道,多数城市目前都有规范的初级或高级卒中中心。早一分钟的救治,可能对患者未来生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那么,一旦发生中风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出现了上面这些中风表现,别犹豫,立即拿起电话拨打120,通过救护车将患者尽快送往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
在等待的过程中,家人应该帮助患者做到以下这四点:
1、调整正确姿势:先应让患者取平卧位,不要垫枕头,解开患者的领口、袖口,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该及时将患者口腔中的呕吐物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有佩戴假牙的,一定要把假牙拿出来,避免发生窒息和坠积性肺炎。
3、避免口腔损伤:如果患者中风期间发生抽搐,患者口中有筷子、勺子等异物应尽快取出,以免导致患者口腔损伤。
4、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测量血压、心率,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监测血糖值,为救护人员提供一些基础有用的信息,帮助抢救。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中风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如何才能预防中风发生呢?
1.控制好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是导致中风发生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人,大多都存在一定的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异常,尤其是在秋冬季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遵医嘱坚持用药,如果出现因为寒冷而血压难以控制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后遵医嘱加服或是增加用药量,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2.戒烟戒酒
吸烟是中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二手烟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饮酒者应尽可能少饮酒,男性≤25克/日,女性≤12.5克/日,或不饮酒。
3.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成人每周应至少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min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身体活动前的心脏应激检查,全方位考虑其运动限度,个体化制定运动方案。
4.控制情绪,避免激动
激动的情绪可兴奋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促进血管收缩,使得血压水平升高,从而诱发中风的发生。
5.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增加饮水量
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食盐摄入量≤6克/日,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保障饮食卫生。同时,要多饮水,日常喝水最好大于1600毫升,也就是8杯水。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年的秋冬季都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在寒冷气温的刺激下血管会异常收缩,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家中有老人、有三高患者、有长期吸烟饮酒的人,务必更为小心,一旦发现中风前兆症状,立即遵医嘱服用并快速送医抢救,时间就是生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赵晓东
2022-11-15
本文是赵晓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