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情不好,爱吃辣,胆结石找上门怎么办?
晚上不睡吃宵夜,早上匆匆出门工作,连早饭都来不及吃,这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的写照了,殊不知长此以往,胆结石也会找上门。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已经高达7-10%,也就是说每是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胆结石患者,患病人群将近1亿,那么胆结石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又应该怎么对症治疗呢?
关于胆结石,你知道多少?

根据部位进行区分,胆结石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另外按照性质来区分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胆固醇结石往往和高胆固醇的饮食有关,油腻食物过多,胆汁中的胆固醇增加并析出导致胆囊排空、结石位置改变,诱发症状性胆囊结石。
胆色素结石主要与细菌感染有关。细菌感染导致胆色素沉积,同时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可使胆囊黏膜分泌大量糖蛋白,这些糖蛋白可以把胆色素等沉淀物黏合聚集在一起,形成胆色素结石。
虽然成因比较复杂,但是经过科学统计,4F人群往往成为了胆结石的高危人群,那么什么是4F人群呢?
年龄:Forty 40以上
性别:Female 女性
体型:Fatty 肥胖者
习惯:Fast 不吃早餐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年龄变化,胆汁的成分也在变化,胆固醇比例上升,因此上了年纪的人群就更容易受到胆结石的折磨,另外,长期不吃早餐的人,没有食物刺激胆囊排空,那么胆汁将继续留存在胆囊内,胆汁浓度增加,就可能析出结晶,常年累月下来形成结石。
爱吃辣,爱生气,胆结石找上门怎么办?
爱吃辣,爱生气,竟然容易得胆结石?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进解释,现在有很多人经常三天两头就要安排一顿辣火锅,颇有一种无辣不欢的感觉,从中医的角度说,容易邪热直犯胃腑,逐渐在身体里就会形成湿热,长时间湿浊内阻化热,郁结在内。
如果不仅仅喜欢吃辣,平时还爱生气,怒伤肝,势必导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长期下来肝失疏泄,那么长时间就会表现在消化系统的问题上来,胆结石也就找上门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一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要戒掉自己喜辣,喜油的坏习惯,按时吃饭。
那么很多患者可能会想问:“我已经得了胆结石应该怎么办呢?”除了常规的西医的手术以及治疗手段外,中医的辅助也必不可少。
如果已经产生胆结石应该怎么办呢?
中医关注的重点在于身体的内环境,在相关中医理论中,胆结石属于胁痛的范围,多事因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导致的,可以说结石是一种“块”,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血液的“浊”。
血浊可能由气滞、血瘀、痰阻、湿聚、热灼等原因发生,而这些就是结石症产生的基本因素,结石形成之后,反过来又会对机体产生影响,加重气滞、血瘀、痰阻、湿聚、热灼等,因果之间互相影响。
那么,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调”和“排”相结合。
“调” 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等失衡状态,“调”中即寓有“通”。其间,调畅气机又是重要环节。在调理的过程中侧重于排除身体内环境中的有毒物质,一方面帮助已有的结石消失,另一方面也是防止体内产生更多的新的结石。
“排”的话毋庸置疑就是将已经产生的结石排出体外,中医常用金钱草、郁金、丹参、茯苓、鸡内金等配伍而成。
防病功在平时
纵使治疗方式再多,应对胆结石还是功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往往胆固醇高,容易形成胆固醇型的结晶
● 按时进食,健康饮食:不吃早餐的危害相信大家一直知道了,所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按时进仓,不暴饮暴食,尽量不吃宵夜,避免胆汁的淤积。在日常饮食中也要注意多吃高纤维的食物,例如:芹菜、黄瓜以及粗粮等,促进循环,少吃肥肉、动物肝脏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
● 加强运动,减肥不节食:很多人减肥的方法都是节食,实际上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减肥,也不利于胆结石的治疗,节食的过程中身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囊收缩素都会减少,甚至可能会加速胆结石的形成。因此合理的运动是重要的方式,不仅能达到提高身体代谢的作用,也能促进胆囊的收缩,提升胆汁的排空,帮助结石的排出。
本文是韩中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