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良肢位的摆放
脑卒中早期康复---良肢位的摆放
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脑卒中后常常出现身体一侧的偏瘫,在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而长期卧床,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坠积性肺炎等问题,因此采取什么体位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的应对?如何减轻患者并发症、促进其功能恢复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良肢位的摆放。
1何为良肢位?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指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2 良肢位摆放的目的
1、保护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尤其是患侧肩关节,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2、防止偏瘫患侧肩胛带后缩,髋关节外展外旋
3、预防、缓解痉挛
4、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
预防压疮的发生
3、良肢位摆放
㈠仰卧位
㈡患侧卧位
㈢健侧卧位
㈣坐位
仰卧位

头部垫薄枕,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患侧上臂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平放于枕上;
患侧髋下、臀部、大腿外侧放垫枕,髋关节稍内旋,保持患侧下肢中立位,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外展;
膝下垫一毛巾呈轻度屈曲位,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
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背后垫枕,使躯干侧卧,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以避免受压和后缩;前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
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腿屈髋屈膝向前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
最提倡的卧位,促进本体感觉输入,有利于健侧肢体活动。
健侧卧位

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患侧上肢伸展位置于枕上,使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患侧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患侧踝关节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防止足内翻下垂。
床上坐位

摇起床头成90°或背部用枕头支撑好,保持躯干挺直,不可倾斜,髋关节保持90°屈曲位,双膝屈曲50-60°,膝下垫软枕,患侧足底放一枕;
患侧上肢下放薄枕,患肩向前伸,肘关节伸直,双侧上肢伸展放于床上餐板,保持两足尖对称。
轮椅坐位

病人保持躯干伸直,靠住椅背,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的后方,保持身体稍前倾;患侧上放于胸前软枕上,可前伸或屈曲靠近身体,避免肘关节过度屈曲,手指自然伸展;
在患腿外侧置软枕,纠正患腿外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均保持 90°,双足垂直于膝下,平放在地板上,脚尖向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避免足尖外旋,保持两足尖对称。
4、注意事项
1、1、为患者摆放良肢位时绝对不能拖、拉、拽患侧肢体,尤其是肩关节。
2、患侧卧位时一定要使肩被动前伸,以免长时间受压,影响循环。
3、床单要保持整洁、平整。
4、良肢位摆放也要定时变化体位,建议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当患者能够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为患者摆放良肢位时绝对不能拖、拉、拽患侧肢体,尤其是肩关节。
2、患侧卧位时一定要使肩被动前伸,以免长时间受压,影响循环。
3、床单要保持整洁、平整。
4、良肢位摆放也要定时变化体位,建议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当患者能够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
1、为患者摆放良肢位时绝对不能拖、拉、拽患侧肢体,尤其是肩关节。
2、患侧卧位时一定要使肩被动前伸,以免长时间受压,影响循环。
3、床单要保持整洁、平整。
4、良肢位摆放也要定时变化体位,建议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当患者能够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