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态异常,暗藏玄机
你是否听说过“步态识别”?是不是比“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还记得电影《碟中谍5》中的一个片段,“阿汤哥”化妆成反派,但还是由于走路姿势的不同,被安保系统识破。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步态异常,往往预示着健康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步态,就是每个人的行走姿势,是由神经功能、关节灵活性、不同肌肉的力量协调、性别、年龄、职业、步行环境、日常习惯等因素综合决定的。步态障碍的背后,往往有潜在的疾病因素。如果发现自己或亲朋好友的走路姿势出现异常,又无法确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常见的步态异常有以下几种:
(1)剪刀步态:行走时,大腿和膝盖并拢甚至交叉,因此下肢整体形似一副剪刀。往往是由于神经病变,引起髋内收肌群张力增高。常见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各种原因导致的痉挛性脑瘫等疾病。

剪刀步态
(2)慌张步态:躯干僵硬,上肢摆动减少,缓慢小碎步样、拖步前行,膝盖弯曲,常见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慌张步态
(3)醉酒步态:又称“共济失调步态”。抬脚时缓慢,落地时如同跺脚,两脚之间的步基加宽,躯干摇晃,步伐不规则,行走速度缓慢,仿佛人喝醉后的步履蹒跚,提示前庭-小脑功能异常。

阔基步态/共济失调步态
(4)摇摆步态:形似“鸭步”,由于骨盆肢带近端肌肉无力,行走时抬腿费力,躯干不得不向另一侧弯曲,因而左右摇摆,仿佛鸭子行走一般。这种步态也被称为肌病步态,常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脊髓性肌萎缩、髋关节功能异常等疾病。

鸭步/摇摆步态
(5)偏瘫步态:行走时患侧脚呈现画圈状前行。患侧肢体无力,且僵硬不灵活,该侧上肢通常弯曲,而下肢伸展。通常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例如中风)引起。

偏瘫步态
(6)跨阈步态:行走时足背不能翘起,脚尖下垂,走路时脚趾会刮地,不得不高抬腿走路。是由腓深神经受损,引起踝关节背屈肌肉无力所致。常见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症、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跨阈步态
因此,当步态发生了变化,则代表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通过分析步态,就可以了解一个人健康状况,进而为其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还可以为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此外,对于患者来说,步行姿势的异常不仅会影响外观,引发一个人的自卑,还会导致关节退行性变的提前发生。日常生活中,悉心观察步态,可以及时发现背后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就诊、及早干预。
本文是田沃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