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陶锐 三甲
陶锐 主任医师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

保胆取石还是成为“无胆英雄”,得了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人,常常很纠结。。。

317人已读

最近,我在门诊遇到一个患者:43岁的张大姐两年前就查出胆囊结石,平时没有症状。所以没有进行进一步治疗。最近两月,张大姐进食油腻食物后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这才再次来医院就诊。当被告知要切除胆囊的时候,她疑惑的说:“陶主任,能给我做保留胆囊,光取石头的手术吗,我平时在网上看到很多小广告说可以保胆取石,这个可信吗?”

的确,在门诊会遇到很多像这位大姐这样的患者,在被诊断为胆囊结石后,被告知要切掉胆囊,都会问:为什么不能只把胆囊切开,取出石头后再把胆囊缝起来?为什么你们医院不做保胆手术?在这里呢,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胆囊结石的相关知识。

胆囊有什么作用?

胆囊只是胆汁的储存站和浓缩站,它并不是很多老百姓想的那样是分泌胆汁的器官。肝脏才是分泌胆汁的器官,每天分泌总量在600~1000ml之间。

这就会有疑问?这么小的胆囊怎么存得下那么多的胆汁?其实,胆囊的容积一般在60~90ml左右,胆汁流到胆囊后会被浓缩,当我们在进食后,胆囊就会释放浓缩的胆汁,参与食物消化。

那胆囊为什么会长结石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的医学还不能完全解释,但有大量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和很多因素相关,当胆固醇和胆汁酸浓度的比例发生改变时,胆汁发生活。於滞都会形成结石。其因素指地区、种族、肥胖、妊娠及饮食、女性激素及糖尿病、高脂血症、胃肠吻合术后等都是引起结石的重要原因。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发病率较高,与地区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胆囊切除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会代偿性扩张,部分代偿胆囊的储存功能。因为胆总管的容积相对较小,所以在大量进食时,胆汁的浓度和供应量相对不够,可能会引起一部分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消化不良,所以,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不过人体有强大的调节适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可以正常恢复的。

“保胆”到底可不可行?

“保胆”的实质是保护胆囊,而不是单纯的保留胆囊。保胆取石术在保留胆囊功能方面,具备理论合理性,也符合生理的完整性及精准医疗的理念。其手术操作过程为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方式打开患者腹腔,切开胆囊后取出结石。因结石在肉眼下取出,可能存在盲区,难以及时发现微小结石,故术后具有较高胆囊内结石残留率。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还在该手术方式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种有效、安全、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即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该手术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对胆汁进行引流,降低胆压,消除胆管炎症,但该手术方式不能取出结石,只能为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奠定良好基础。目前保胆取石术仍然主要应用于特殊的胆囊结石患者:包括老年高危伴有并发症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的青年人,或身体虚弱(严重胆囊炎、器官衰竭等)的急诊患者。设置一个严格的适应症可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的主要指标包含结石大小<2 cm,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排空指数> 30%并且不伴有胆囊萎缩。另外,胆石充满型胆囊,胆管占位或梗阻,疑似胆管肿瘤均应避免行保胆取石术。保胆取石术关键问题在于适应证的掌握和复发的预防,故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及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充分证实其可行性。同样,也有人会问,胆囊息肉该不该保胆呢?胆囊腺瘤样息肉有恶变倾向,88% 的恶性息肉直径>1 cm,若观察期间息肉进行性增大,则这类患者不建议行保胆治疗。即使是胆固醇型息肉,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复发的可能,一旦复发,那么二次手术(即再次保胆取息手术及胆囊切除手术)时的难度则可能大大增加(可能因为粘连等问题)因为胆固醇型息肉(无其它症状时)是完全可以不进行手术,采取观察,或者中医保守方式治疗保胆取息手术后,由于胆囊将存在手术切口和手术疤痕,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胆囊收缩功能,并且胆囊伤口处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胆囊炎(或胆结石)。

然而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切胆还是保胆,都应该在严格遵循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原则上,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差异,理性、客观地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如果您并非是保胆取石术的绝对适应症,目前就全世界针对胆囊结石伴发胆囊炎的金标准,都是胆囊切除术。而且,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微创手术领域发展较为成熟的手术,很多患者术后一两天即可恢复出院,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 陶锐医生团队出品


陶锐
陶锐 主任医师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