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肾温阳也能排石!解决肾结石试试这招
补肾温阳也能排石!解决肾结石试试这招
小编导读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在疾病的疼痛程度排名中,结石引发的肾绞痛绝对名列前茅,甚至有些患有肾结石的女性认为,肾绞痛比分娩还要疼。今天是世界肾脏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种不同于常见思路的治石方法,看看“补肾”是如何排石的。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且多发于青壮年。临床依结石的部位可分为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下尿路结石,包括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常见肾绞痛与血尿,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可没有任何感觉,但由于某种诱因,如剧烈运动、劳动等常会导致腰腹绞痛难忍,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或小便排出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肉眼可见血尿,同时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
笔者在临床中通过辨证论治发现,采用补肾温阳之法治疗肾结石大多可取得良好效果,现简述如下。
一、肾结石的病因病机
肾结石多因湿热蕴结,日渐煎熬且沉积于肾而成,肾结石形成过程缓慢,小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易于排出,大者沉留体内较难排除且易反复发作。
《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广东地区的水质容易形成结石,且气候湿热,故而凉茶风行,但只有少部分人患肾结石,足见气候、环境、饮食、水质等外因只是促进因素,肾虚内因才是患病主因。诚如《灵枢·口问》所云:“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不少肾结石患者多在久治无效时才求助于中医,此时湿热症状往往不显或全无,如再用清热祛湿、解毒排石治法无异于雪上加霜,难以取效。
结石排出须借助身体阳气的推动,若医者于湿热乃成结石之说,不敢放胆使用温阳药,一味苦寒利尿、排石,必重伤阳气,气化无力推动结石外排,从而导致疗效不佳。

二、肾结石的综合治疗
肾结石可涉及其他脏腑,均需综合考虑方可万全。
01
肾与膀胱
《灵枢·本输》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肾与膀胱相为表里,共同完成“藏津液”与“气化则能出”的过程,且一表一里,相互影响。肾经有湿热尤易及膀胱,影响膀胱气化,阻碍其升降气机,湿热蕴久可成结石。且《素问·五常政大论》云:“肾畏其湿,其主二阴。”故而通过补肾温阳可助膀胱气化而利于结石外排。
02
肾与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髓生肝。”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生,故肾阴和肝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故而肝和肾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亦多兼顾二脏。《医宗必读》云:“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若肝失疏泄,影响及肾,亦可产生结石。
03
肾与脾(胃)
肾与脾(胃)除存在着土克水的相胜关系外,还表现在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助和水液代谢等方面。前人常有“先天生后天,后天济先天”的说法,肾主水液输布代谢,须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即“土能制水”。如若脾胃皆弱,水湿内蕴,经久不愈,排泄障碍,浊阴与水湿、热邪相结合而易形成结石。如《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因而肾结石发作时可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的症状。
由上所述,对肾结石的诊治应从整体着眼,重视脏腑间的联系,不可只见湿热不及其余,只有这样方能提高防治效果。

三、温阳药物在排石中的重要作用
湿热蕴结,久而成石,因而治疗肾结石多用清热祛湿、解毒排石之品已属常法。但其病理的发展决非截然不变。湿热日久既可损肾阳,亦可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或肝失所养疏泄不足,抑或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在病程中可以出现湿从寒化。且随着冰箱、空调以及凉茶的普及,肾结石寒化有不断上升之势。笔者之经验,临床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排石汤药。
生麻黄、制黑附子、北细辛三药均具有温通作用,其性善走,每药用量一般为3~10g。关于配伍用药,大致有如下要点:
一是制黑附子配山茱萸以入肾(膀胱)经,痛甚者,配以芍药甘草汤解痉止痛。
二是大便不畅或秘结者,生麻黄改酒大黄,则变为大黄附子汤温里通便。
三是预防血尿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猪苓、白茯芩、泽泻、党参,乃仿猪苓汤之意。
四是内寒之源主要在于命门火衰,故麻黄附子细辛汤常配肉桂等温补命门之品,一则温补肾中元阳助膀胱气化,二则温阳药可推动结石下行,促进结石外排,缩短疗程。舌苔较白腻者配苍术、白术健脾祛湿、温阳化饮。
五是结石只要不超过1cm即可通过小便排出;结石较大者需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化石药效果才好。笔者临床常用的化石药有鸡内金、郁金、威灵仙等,其中鸡内金量大方有功,笔者一般30g起步,多至90g,也可将结石化小再排石,常达事半功倍之效。

四、肾结石首选济生肾气丸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治疗肾结石一般用济生肾气丸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济生肾气丸出自《济生方》,书中原名称之为加味肾气丸,后人称之为济生肾气丸,由炮附子、白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黄组成。此方阴阳双补,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另有清热祛湿之效。此方正与结石的湿热病机,正虚邪实之态相合,故见效快速而效果稳定。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本用于太少两感伤寒证,与济生肾气丸合用后解表之力减弱,转而温补肾中元阳,推动结石外排。

五、验案举例
胡某,男,31岁。2015年1月28日初诊。
诉本月1日因双肾结石行体外碎石后腰痛且伴有血尿,服用金钱草、海金沙等清热祛湿的中药反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B超示有双肾积水、双肾多发结石。现恶心欲呕,饭后饱张,嗳气,口干,纳呆,腰痛,无法憋尿,小便短频、色淡黄且有灼热感,大便稀溏,食后即泻,舌淡、苔黄腻水滑边有白涎,脉沉、左关顶指。
处方:姜半夏25g,白茯苓20g,紫苏梗10g,紫苏子10g,鸡内金30g,生甘草6g,红参片5g,大腹皮15g,川厚朴25g,北柴胡10g,生姜片5片,3剂。水煎服。
2015年1月31日复诊:服前药后恶心呕吐、饭后饱胀、嗳气等症已除,昨日开始尿频尿急,无法憋尿,小便颜色淡黄,性情急躁,舌淡苔黄腻水滑有白涎,脉滑。
处方:生地黄12g,熟地黄12g,炒山药12g,山茱萸12g,白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制黑附子10g,肉桂6g,怀牛膝15g,鸡內金60g,苍术15g,猪苓9g,威灵仙10g,北细辛6g,生麻黄3g,党参30g,7剂。水煎服。
2015年2月8日三诊:患者欣喜来告,服前药2小时后小便疼痛甚,排尿中断,尿道憋胀,后排出一个如半颗花生米大小的结石,小便沉淀有泥沙样结石,无血尿。查B超:双肾积水已消失,右肾见一0.3cm×0.5cm结石,左肾见一0.8cm×0.5cm结石。左侧腰部隐痛,饮一溲一。患者诉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史,现偶有胃痛,舌淡苔黄腻有白涎,脉沉。
处方:生地黄12g,熟地黄12g,炒山药12g,山茱萸15g,白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制黑附子10g,肉桂6g,怀牛膝15g,鸡内金60g,苍术15g,猪苓9g,威灵仙10g,北细辛6g,生麻黄3g,党参30g,新会陈皮6g,芡实15g,7剂。水煎服。
2015年3月6日四诊:其妻前来抓药,诉患者腰痛已经痊愈。嘱咐本次用完药后复查B超,如结石已排净则服用济生肾气丸继续调理一段时间以防复发。守第三诊时的处方,鸡内金加至90g,续进10剂。
跟师学习是中医历经千年的传承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即作者跟师经方名家刘志龙教授后总结出的临床经验。在这本书中,还有更多翔实生动的临床经验、师徒对话等你来学习——

本书从师传、徒承和师徒对话三个方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学习3年期间的收获、成果。师传篇精心总结了刘志龙教授的学术思想及经方临证经验,尤其是其治疗糖尿病的特色经验和方法,珍贵而实用;徒承篇则是作者自己跟师学习、临证的心悟和提高,丰富而扎实;师徒对话篇则是师徒之间就中医学术传承、经方临证、用药经验等话题的互动交流,生动而有趣。
版
权
声
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三年难得师承录: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黎崇裕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