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荣俊 人已读
12月7日下午,我感觉有些咽痒,但无咽痛,也无其他不舒服,就没在意。到了晚上回家,咽部稍有些痛,喝了两包小柴胡颗粒,入睡前咽痛就减轻了。12月8日早上4点多,感觉咽干咽痛,测了下体温37.6℃,想着可能是中招了。6点多,被告知绝大部分同事的核酸都出结果了,而我的还没出,可能阳了,还在复测。当即查了抗原为阴性。中午感觉身上时不时酸痛窜通,乏力,怕冷,服用两包感冒颗粒,想着盖被捂捂汗,但睡了一下午也未出汗,只感觉盖着被子特别热,出被窝又感觉冷。晚上测体温38.1℃,身体酸痛难以入睡,就服用了一粒百服宁夜片,后来疼痛减轻,但始终未出汗,体温也没降。
12月9日,早上测体温仍是38.1℃,依然咽干痛,身痛乏力怕冷,又出现鼻塞不透气,咳嗽咳白痰,吃成药无效,决定吃中药试试,给自己把脉辨证后开了个处方。在主任、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下,中午就拿到了中药。熬完药喝了半付就盖被躺下,睡到3点多的时候,身上躁热,不一会儿全身出汗,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才停止出汗。此时测体温还是38℃,但鼻子通气了,身痛、咽痛明显减轻,咳了几口痰出来后嗓子也清爽些。晚上起来时也不觉得怕冷了,体温从晚饭后的37.7℃降至睡前的37.3℃。睡前又喝了1/4付中药,夜里再次全身出汗,持续将近1个小时,晨起测体温36.6℃,连续测了一上午,体温均在36.4-36.6之间,身痛咽痛消失,仍有咳嗽,咳白痰,轻微鼻堵流鼻涕,无发冷,身体仍较乏力。12月10日、11日体温正常稳定,乏力有改善,仍有咳嗽咳痰。因家里没有准备对症的中成药,退烧后中药也不适合再吃,只能多喝水养着。
服用的中药处方(其中黄芪本应为黄芩,后在本方基础上又放了6克黄芩)
关于新冠疫情的防治,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感染这一波新冠病毒后,除了无症状感染者之外,很多人都会出现发烧、咽干咽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等症状,加上之前统计的症状,总计10几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呼吸、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我查阅了一大部分传染病和古代瘟疫的症状,起初的症状基本也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只是进展速度和后期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其实这些症状都是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免疫与之对抗所产生的。正邪对抗的程度越剧烈,症状就会越明显。
那么正邪对抗的程度由什么决定呢?一个是病菌的致病力,一个是人体的免疫储备。对人体免疫来说,越陌生的病毒致病力越强,如果曾经遭遇过相似的病毒,再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就不会那么不知所措,所以孩子从小不要保护得太好,不要过于讲卫生,否则长大后就容易感冒和过敏。再说免疫储备,其实就是人的家底,《黄帝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就是冬天过多损耗精血、损伤阳气,春天就容易得温病。现在有很多人不知固护肾气,尺脉都比较弱,一旦感染病毒,免疫大军力量薄弱,只好倾巢出动,打了胜仗还好,若吃了败仗,后方没有力量增援,就彻底玩完。而若是元气充足,兵力雄厚,派出小股部队就能灭掉敌人,即使打不过,也能持续不断的增援,也不至于兵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感染病毒之后,症状只是停留在发烧、身痛、咽痛、鼻塞、打喷嚏的表证阶段,而有些则迅速进展到肺炎、心衰、肾衰乃至多脏衰的严重程度。
从这方面来说,预防病毒或减轻病毒侵害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强免疫力。而增强免疫力的原则有:不贪凉饮冷,不暴饮暴食,不随便服用清热解毒的苦寒药,好好吃饭,保护好“脾胃”这一后天之本;节制房事,固护肾气,保护先天之本;不抑郁,不焦虑,少思虑,心放宽,适当运动,避免长期出大汗的运动或者桑拿。这些都是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但让人坚持原则恐怕很难做到。很多人更愿意服用预防方。
至于预防新冠要不要吃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染力太强了,吃药也很难避免被传染,只有佩戴好口罩,不聚集,远离风险区才是不被传染的最好方法。那新冠预防药有什么作用呢?更多的是提高免疫力,提高感染后的应对能力和康复速度。身体素质好的就没必要吃了,平时免疫力低、易疲乏、睡眠差、容易感冒过敏、肠胃不好、气色差、基础疾病多的人可以辨证开药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记住是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调理,而不是随大流服用同一个方子。我看有些人把清热解毒药连翘、金银花、菊花、鱼腥草、板蓝根等也纳入到预防新冠的方子里边让患者日常服用,我是不认同的。预防的药更多要从补益元气为主,用清热解毒药反而容易损耗元气。如果真要推荐一个大众化的方子,我宁愿推荐补中益气丸或者玉屏风散,适合平时乏力、消化功能弱、容易感冒过敏的人长期服用,脾胃不好又容易上火的可以服六君子丸。总之,所有药方子都不能避免感染病毒,但能提高感染后的应对能力。
下面说一说治疗的问题。按照现在的防控政策,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即使知道了也无需用药,多喝水、别熬夜就可以了。若是不幸感染了新冠同时也出现了相关症状,也不用恐慌,只要正确应对,就能平稳度过。而正确应对的前提是对自身体质和正邪对抗程度的把握,保护正气是第一位的,而身体由内而外的出汗是正气胜邪气的标志。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感染病毒后反应也是千差万别。比如平时脾胃亏虚的人,若感染了病毒,身体元气被调动起来抗病毒,脾胃作为薄弱脏腑,可能最先有反应,出现厌食、恶心、腹泻等症状,中医治疗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脾胃的因素,那些苦寒的清热解毒药就要慎用。我和我爱人先后感染,我服用的方子她用了就不退烧,因为她脾胃不好,后来改为补中益气汤才管用。因此若选择中药或中成药治疗,一定不要随大流用药,最好能面诊或视频诊疗。没条件的可以参考下面的思路选用药物:
1、若感染后咽干咽痛,发低烧,不怕冷,无身痛,舌头颜色偏红,可服用小柴胡颗粒;咽痛严重,咽东西有肿痛感,咳嗽有黄粘痰的可以用连花清瘟颗粒或金花清感颗粒。汤剂小柴胡汤加减服用更好。
2、若感染后身酸痛及怕冷明显,流清鼻涕,打喷嚏,头痛,无汗,发烧,舌头颜色偏淡,平时体质偏寒的,可以用葱白连须5根、生姜1两、红枣7枚熬水喝,汗出烧退。或者用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服后盖被,若出汗则病减轻,若不出汗、体温不降,可以加服西药退烧药(泰诺、布洛芬、百服宁等选一种),若出汗烧退身痛减,不再复发则好。若用药后仍复发,不建议频繁服用,改服中药麻黄汤、人参败毒散等,汗必须由内而外出,而且是热汗,汗落后不怕冷才说明正胜邪,病将愈。
3、若感染后身痛、咽痛、额头眉棱骨痛、发烧、怕冷、无汗、咳嗽、嗅味觉减退、口鼻发热同时存在,多是内有郁火,或内热外寒,不必每种症状都选一个药服用,建议综合调理,这是中医中药最擅长的方法,从宣散肺气入手,怕冷身痛明显的以麻黄汤、葛根汤为主,辅以小柴胡汤,咽痛、口鼻发热明显的以小柴胡、大柴胡汤为主,辅以麻杏石甘汤。怕冷身痛和咽痛、口鼻发热均较重的可以用柴葛解肌汤。具体该怎么用,需要医生根据症状、舌象把握。若无服汤剂条件,可以试试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麻杏止咳片等。
4、若感染后胃肠道症状较明显,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胀嗳气、腹泻等,伴随乏力身困、身痛、咳嗽痰多等,或者服用清热解毒药、退烧药伤了脾胃,但仍旧低烧不退、乏力明显的,要避免服用或果断停用清热泻火解毒的药,以藿香正气散、半夏厚朴汤、藿朴夏苓汤、补中益气汤、参苏饮为主治疗。成药的话可选藿香正气水、二陈丸、补中益气丸配合使用。
以上就是感染病毒后出现的几大类常见情况,实际临床上遇到的情况要更多更复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对同一种病毒的反应也会不同,治疗方法就会不同。中医中药不是直接针对病毒本身的,而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达到抗病毒的目的,因此病愈之后人的身体精神状态与病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止新冠病毒,其他流感病毒感染后也可以参照用药。
若是有条件,最好找医生面诊或视频问诊,通过把脉看舌问症辨别虚实寒热,只要用药准确,一般1-2付中药就能退烧,3-7付药就能明显改善相伴症状。一定不要乱吃药,特别是不辨虚实,好几个清热解毒药一起上,或者好几个退烧药一起吃,可能病还没好,脾胃已伤,疾病进入慢性迁延期就难治了,还不如不吃药。另外,出汗是发烧向愈的标志,但这种汗一定是全身性的热汗,汗落之后不怕冷。若要更好发汗,吃药之后最好盖上被子,一般汗落之后体温就能降下来。 若是一味用退烧西药发汗,发了汗不久症状又复发,就不再建议继续用这种退烧法,这种汗反而会伤损元气,让人更加疲乏。有不少朋友用葱姜煮水发汗、用棉球蘸藿香正气水塞肚脐退烧、艾灸穴位或热水泡脚辅助发汗、项背部刮痧等,都是可取的。只要能辅助正气抗邪外出,都可以为我所用。
最后再说一下感染后的注意事项。不管是什么病,在病还未完全好或疾病初愈时,一定要避免食复和劳复。不能吃得过于油腻,不能过饱,更别贪吃冷饮及辛辣刺激。要多休息,不能稍好点儿就忙于家务,更要避免生气。否则,病情有可能反复或加重。切记切记!
以上是我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一点感悟。我们有中医、西医两套医学可以用,我们有坚强的后盾,所以不要惧怕。争取早日返回工作岗位,跟大家一起战胜病毒!
本文是李荣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