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的发烧日记-致敬正在发烧的读者 早日康复!
第一天,洗头后引起极度发冷,盖大被三小时后发热,38.5度,两太阳穴疼痛,身体痛,睡不着,度日如年。 口淡无味,啥都吃不下。脉搏加快,未计数。
护理:主要是发汗。姜糖水发汗,体温高吃扑热息痛。饮食喜欢汤水类,三顿只喝小米粥。
环境条件:自然室温18-23度

第二天,发烧38度,咽痛,温度有所下降,腹隐隐作痛。感觉发烧时脉搏75次/分。
护理:菠菜粉条汤,面条卧鸡蛋等。没有进行充分发汗。
环境条件:自然室温18-23度

第三天,发冷、发烧感觉、倦怠、难受。测温度不高,卡他症状出现。开始出现饥饿,想吃东西。脉搏69次/分。呼吸平稳。
护理:没有给予发汗。少吃多餐,半流质食物为主,不想吃大鱼大肉炒菜,想吃外卖肯德基,吃完了受不了腹泻,胃不适。洗头一次。
环境条件:自然室温18-23度

第四天,发冷、发烧感觉、倦怠、难受较前一天加重。手心热,身上凉,不出汗。测温度不高。腹泻一次。
护理:给予补充发汗,中午生姜红糖水冲鸡蛋,晚饭馄饨、扑热息痛发汗,睡前冲鸡蛋,姜汤水,反复发汗,凌晨手心温热变凉,发烧倦怠感减退。
环境条件:自然室温18-23度。晚间大雪。

第五天、发烧感觉减轻,仍然恶心、倦怠难受。手心内有温热感。两侧腋下胸壁疼,触摸疼痛。 腹泻三次。
护理:发烧、难受感觉重的时候,以姜糖水发汗两次。饮食多样化,汤水类,冲鸡蛋。炖白菜,馒头,小米粥,咸菜。馄饨,饼干。晚饭发面饼加蒜苔炒鸡蛋。鸡蛋每天要多吃几个,补足抗体需要。胃的受纳腐熟功能还没有恢复,吃饭细嚼慢咽,饭后仍有胃部不适。
环境:雪停后,室温21-23度。
第六天 今天冬至。早上醒来感觉好多了,手心里温热的范围缩小,发烧倦怠感觉减少到2-3成。咳嗽,咳痰少许。两侧腋下胸壁疼,后腰背,局部皮肤敏感。
护理:暂时不发汗。易消化饮食,多喝热水。发面馒头,稀粥,冰虾,鱼,芸豆等。
第七天 早上起来觉发冷不适,口淡加重,食欲不佳。出汗。咽痛,鼻塞。咳嗽,咯痰不爽。脉搏69次/分。
护理:正常进食。面条鸡蛋,馒头,蒸白菜,炖芸豆。晚饭后看电视半小时,发冷发热加重,休息并服用扑热息痛半片。
环境:室外温度-22,室内自然温度18-23度。
第八天 早上醒来感觉明显不发烧,到起床后仍有倦怠,鼻塞明显,刺激性咳嗽,不重。胃口好。中午洗头后受凉,自己疲乏难耐,下午自己发汗一次后有所好转。
护理:面条鸡蛋。
环境:室外温度-13,室内自然温度18-23度。
总结
本轮疫情,大家都做好了中药治疗的准备,因此,关于何时使用中药也做一下自己的理解。
1、本次发烧的基本病证:
本次发烧多属于太阳伤寒,表实证。
病机:人体太阳经表感受风寒湿邪。
主证:发热,头项僵痛而恶寒,身疼痛,无汗,脉浮紧。
2、本次发烧基本治法:
太阳伤寒表实证治疗多采用汗法。
汗法,在家里最简单易行就是红姜糖水。我体会退烧医药,联合姜糖水足可以达到目的。
麻黄汤发汗的效果很好,但是年纪大的人要注意有没有心血管疾病,不要在家自己使用麻黄汤。
2、多补充温热食物:
因为感受了风寒邪气,只要是能把寒邪驱走的办法,都有好处,可以多喝热汤,热水,热饭,注意保暖,环境温度高对恢复有好处。这时为了进一步补充胃气,从而补充正气的消耗,也要少吃多餐,饿了就吃,喝牛奶,吃鸡蛋都是办法,只要能消化。
3、避免消化不良:
这个时候胃气不足,吃东西要从半流食的蛋花汤,菜汤,面条,发面馒头,逐步过度到清淡的可口饭菜。不可以直接开始大鱼大肉,吃不下,也受不了,还会出现腹泻等。因为人体正气抗邪于表,无法顾护于里,里气相对不足。
4、环境温度很重要,室内温度不高,病人出汗也容易再着凉,尽量提高环境温度。
5、啥时候开始用清热解毒药?
一般发烧病人病程七天,多数人就进入恢复期,不会进展到里热证。
只有少数人,病情迁延进展。
遇到这种情况,要注意观察体温,舌象,脉像,七天左右时如果舌尖逐渐变红,舌苔逐渐增厚,变黄,有可能是邪气入里化热,转为阳明病,这时候需要使用“清”法,考虑使用清热解毒药,配合扶正药物。

本轮疫情发烧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头两天“度日如年”,能熬过来,就像“脱胎换骨”、“重获新生”。希望能给正在发烧的人治疗和护理经验,早日结束“阵痛”,尽快痊愈!
本文是孙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