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旁减患者口服补钙技巧详解!
文章摘要:补钙,作为甲旁减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很好的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症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而如何选择合适的钙剂,以及如何去服用,才能够减少或避免补钙不足、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出现,这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补钙,作为甲旁减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很好的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症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而如何选择合适的钙剂,以及如何去服用,才能够减少或避免补钙不足、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出现,这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2023年1月11日晚,甲旁减科普健康号携手好大夫平台举办第十三场甲旁减患者教育主题公益活动--《关爱患者-甲旁减患者口服补钙技巧》,本场直播聚焦于甲旁减患者日常补钙方面,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用药观念,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花销。
主讲人介绍:

(直播回顾视频内容,搜索好大夫健康号:甲旁减科普健康号)
本次直播中,专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解答,以下为直播部分文字片段!
一、 各种钙剂怎么选择?看这四点。
1.钙剂化学成分与钙含量、吸收率:补钙目的是获得元素钙,我们指南推荐患者服用的钙剂量,比如每天1000mg的钙,也是按照元素钙来计算,这是因为每种钙剂的化学成分不同钙元素的含量不同,例如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氨基酸螯合钙等,具体每种钙剂含多少元素钙,我们可以看钙剂的说明书,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钙含量的规律。
通常补钙药物分无机钙和有机钙。
- 无机钙含钙量高(碳酸钙40%、氯化钙27%),碳酸钙是最常见的补钙药品,通过与胃酸的作用形成离子吸收入血。
- 有机钙则含钙量低(醋酸钙约25%,柠檬酸钙约21%,乳酸钙约18%,葡萄糖酸钙约9%,氨基酸螯合钙20%左右),但容易吸收。

钙元素含量不同,对于药物选择来说有什么影响呢?
因为甲旁减患者每日补钙量比较大,每天1g以上,假如吃两三片碳酸钙就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喝蓝瓶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就需要10支以上!所以甲旁减病友不建议选择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含钙量低的钙剂。
a) 选择钙剂,可以看看是否添加其他成分:如是否添加维生素D、是否添加元素镁等,根据您的个人情况,能否补充这些添加成分,需要咨询医生。
b) 看钙剂剂型和价格:常见口服剂型有片剂,胶囊,液体,软糖;不同剂型的钙剂,只是为了适应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无法吞咽片剂的人,可以选择液体的钙剂来补充。如果可以正常咀嚼和吞咽,甲旁减患者选择片剂就可以。
不同剂型对价格影响比较明显,不同剂型价格不同液体钙比软糖贵,软糖比咀嚼片和吞咽片贵。
另外价格也受到化学成分和添加成分影响,柠檬酸钙比碳酸钙贵,添加维生素D的比未添加的贵。
甲旁减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钙剂,但千万不要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比如液体葡萄糖酸钙,其实含钙量并不高。也不要认为液体钙一定容易吸收,有些液体钙其实也是碳酸钙,主要看化学成分。
c) 看钙剂的原料:另外需要注意,可以看下说明书,如果钙剂的原料是白云石、贝壳、骨粉的建议避免,因为可能会有铅和其他重金属污染问题。
2. 常用钙剂特点分析:
甲旁减患者常用的钙剂是碳酸钙和柠檬酸钙。
碳酸钙:最常用,价格也便宜,含钙量也高,因为碳酸钙会和胃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对胃肠道有点刺激,可能会导致便秘、腹胀等问题,但大多数人对碳酸钙的耐受性良好,另外,碳酸钙的吸收要依靠胃酸,因此要在随餐时吃吸收更好一些。
柠檬酸钙:比碳酸钙价格稍贵,含钙量稍低,约20%。它相比碳酸钙的优点是没有便秘的顾虑,而且空腹也能较好的吸收,不那么依赖胃酸。因此,对于胃酸分泌减弱的人群,比如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者服用抑酸药物人群,柠檬酸钙会比碳酸钙更好一些。
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吸收率偏低,不适合成人甲旁减患者,无法咀嚼的低龄儿童患者可以考虑。
氨基酸螯合钙:吸收率高,副作用小,但是价格贵。
二、剂量和用法
- 剂量: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服用剂量也不同。轻中度甲旁减1-3g每天+活性维生素D,进展性/症状性甲旁减3-4g每天+活性维生素D。
- 联合服用活性D不能少:普通维生素D本身没有生理活性,需要在人体先后经过肝脏 25-羟化酶和肾脏 1α-羟化酶催化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 1,25-(OH)2-D,并与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维生素 D 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激素样作用。由于PTH促进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而甲旁减病人这一过程受抑制,所以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
甲旁减患者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剂量为根据病情轻重0.25~1μg每天2次,必要时每日用量可超过2 μg。
不建议使用价格较便宜的普通维生素 D 代替,因为需使用中毒剂量才能达到疗效,如 25OH维生素D 在脂肪组织中蓄积过多,释放入血时,将会导致严重高钙血症,且持续时间较长。
- 用法:
有些钙剂产品宣称吸收率很高,是不是更好呢?
可以选择,但吸收率很高并不重要,因为其实钙吸收率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从钙剂中吸收的钙百分比与从食物中吸收的百分比一样,不仅取决于钙的来源,还取决于一次摄入的元素钙总量;随着数量的增加,吸收的百分比降低。剂量为 500 毫克或更少时,补充剂的吸收最高。例如,人体可以吸收 300 毫克钙剂量的约 36% 和 1,000 毫克剂量的 28%1。
钙剂一次吃多少?因为胃肠道吸收量有限,肠道每次可吸收500 mg左右的元素钙,一般须每日补钙2~3次或更频繁,比如如果需要补充2g的钙,需要每天服用4次,以保证吸收,千万不要把一天的钙剂一次性吃完。
钙剂什么时间吃?漏服怎么办?钙剂应嚼碎后服用,碳酸钙需要随餐服用,柠檬酸钙可以随时服用。发现漏服时及时补充,但在两次服用之间要间隔三四个小时,以保证吸收,千万不要下一顿吃两倍的剂量来弥补,就像刚才说的,一次性吃的钙剂太多,超过肠胃吸收能力的上限,是起不到补钙作用的。
三、疗效判断和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1.补钙的目标:维持空腹血钙在正常低值或略低于正常,尽可能维持在 2. 0 mmol /L 以上,接近低限(2~2.1 mmol/L,8~8.5 mg/dL)而没有低钙症状是比较理想的控制目标。维持钙磷乘积在 55 mg2 / dl2 或4. 4 mmol2 /L2以下。
2.补钙不足的表现:强调由于个体差异,对血钙的敏感性不同,不能根据症状表现来判断是否控制良好。补钙不足的表现包括情绪改变、容易激动、疲劳乏力、口周及手脚麻木针刺感等。
严重的包括肌肉抽搐,手足抽筋,面部抽筋甚至癫痫样发作。
3.定期监测的重要性:血钙较高会增加异位钙化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必须定期监测。
常见的包括肾功能损害,肾结石,大脑等部位钙化等。
举病例来说明:例如有位甲旁减患者觉得自己平时也没什么症状,以为自己控制得很好,长期不复诊复查,后来经常出现头晕,到医院做了CT一看,大脑里面有很明显的钙化灶。

监测的频率和内容谨遵医嘱。一般来说,指标控制良好的病人,半年至1年随访1次即可,除复查血清钙、钾、镁、磷、白蛋白、肌酐水平和肌酐清除率,还要检测24 h尿钙、肾结石、头颅影像学检查,如病人有视力模糊或畏光,应行裂隙灯和检眼镜检查。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Calcium-HealthProfessional/
本文是夏文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