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崔向荣 三甲
崔向荣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

一种“挑食” 的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

121人已读

文章摘要: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缺乏一种酶,导致铜元素在体内沉积,造成各脏器损害。本文介绍了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遗传机制、预防措施等内容。

有这样一群「特别挑食」的孩子:

巧克力、坚果、海鲜等等富含铜元素的食物

他们是一点都不能吃……因为吃了,铜元素会在他们的体内各脏器沉着,随后变成“铜娃娃”。

实际上,这是一个可怕的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英国威尔逊医生在1912年首先报道和描述。

由于患者天生体内缺乏一种名为“Wilson‘s病蛋白”(ATP7B)的酶,这种酶可以与人体摄入的铜结合,将铜运送至需要的地方。

因此,患者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通过胆汁、汗液等将摄取的铜排出体外,无法有效地运送和排泄身体里的铜参与正常代谢,造成铜在体内各脏器尤以大脑豆状核、肝脏、肾脏及角膜大量沉积,俗称“铜中毒”,而“铜娃娃”这一称呼也由此而来。

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机制

肝豆状核变性由突变基因ATP7B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在在世界范围的患病率为 1/2600~1/30000,携带者频率约为1/90。

虽然较为罕见,但该病的携带情况也不容小觑。

如果夫妻双方都携带基因变异,那么他们的孩子有25%的可能性无变异,50%的可能性成为携带者,25%的可能性患病。

如果夫妻有一方携带基因变异,则孩子有50%的可能性无变异,50%的可能性成为携带者,都不会患病。

铜娃娃的主要特征

① 神经精神表现

神经精神症状多见于10~30岁起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精神行为异常等其他少见的神经症状。多个神经精神症状常同时出现,各个症状的轻重可能不同。

② 肝脏损害

铜蓄积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因此不少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多数会出现肝脏方面的问题,如急性肝炎、暴发性肝衰竭、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等。

大多数表现为非特异性、较为隐匿的慢性肝病症状。可能早期会有乏力、疲劳、厌食、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最终导致门脉高压、腹水、静脉曲张出血以及肝功能衰竭等。

③ 其他系统损害

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角膜周边与巩膜的交界处出现色素环。

肾脏受损、肾功能改变如肾性糖尿、微量蛋白尿和氨基酸尿、低血糖、副甲状腺机能低下症、骨质疏松和停经都有可能。

如何防治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可以说是罕见病中的幸运儿,它是少数可以治疗的神经遗传性疾病之一。若能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可获有效控制。

但如果处理和治疗如不恰当、不及时,有很大的几率会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

① 基因筛查

生育过患者的家庭及亲属在婚、孕前应筛查是否携带ATP7B基因的致病变异。若携带须接受遗传咨询。

② 遗传咨询

根据肝豆状核变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结合基因筛查结果,计算后代的遗传风险。如已怀孕,可在产前进行基因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妊娠;也可应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

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对胚胎进行活检,利用DNA分析技术对显微活检的胚胎细胞进行基因缺陷检测,选择遗传正常或低风险的胚胎移植到母亲体内,避免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出生,从而生育健康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


崔向荣
崔向荣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