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萌 三甲
李萌 主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产科

反复移植10次,她是如何成功的(下)

1654人已读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宫腔灌注在治疗子宫内膜炎和不良孕史中的应用,包括HCG、PBMCs、G-CSF、PRP、GH、地塞米松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

上期回顾


小丽反复移植9次,均未成功,第10次移植前就诊,完善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容受差、宫腔环境异常以及子宫内膜炎的原因引起的不良孕史,遂进行了基础药物调理加运动+宫腔治疗+宫腔灌注,最终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

上期回顾



宫腔灌注

宫腔灌注是指用移植管经阴道进入宫颈内口,穿过内口后将药液缓慢推入宫腔内,属于子宫内局部给药治疗。由于子宫腔属于半开放性质的黏膜组织,宫腔灌注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在黏膜系统中进行吸收,相对于静脉回输安全性更高,是目前女性生殖领域临床及研究使用较多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改善宫腔环境有良好的作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接受宫腔灌注HCG的患者,母胎界面的 Tregs 细胞百分比增加,降低母体对胚胎的排斥反应,且HCG可调节 Th1 /Th2 的平衡,也可作为uNK细胞增殖的调节因子。


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

宫腔灌注外周血单核细胞使一些细胞因子发生变化,调节机体 Th1 /Th2 平衡; 促进滋养细胞侵袭迁移、血管形成,利于胚胎种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宫腔灌注粒细胞刺激因子可使 Th1 /Th2与Th17 /Treg 向Th2 及 Treg 转移,产生免疫耐受; 宫腔灌注粒细胞刺激因子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促进胚胎血管生成,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可能抑制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起正向调节; 上调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的表达。


富血小板血浆(PRP)

PRP 是新鲜全血梯度离心后获得的自体血液制品,其血小板浓度为普通血浆的 4 倍,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宫腔灌注 PRP 有助于促进子宫内膜再生,增加子宫血流,并缓解子宫内膜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生长激素(GH)

腔灌注GH后,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容积明显增加A型及B型子宫内膜比例增高,子宫内膜血流阻力降低,血流增加,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宫腔灌注GH均可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宫腔灌注GH的治疗效果优于皮下注射GH。


地塞米松

宫腔灌注地塞米松可以改善子宫内膜 NK 细胞比例异常的反复移植不着床患者的妊娠结局;对于宫腔镜检查提示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反复移植不着床患者,宫腔灌注抗生素+地塞米松注射液效果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认为与地塞米松改变宫腔内局部免疫环境有关。


其他

另外还有可以灌注环孢素改善内膜局部免疫排斥反应、宫腔灌注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宫腔干细胞疗法平衡内膜免疫和促进内膜修复,以及宫腔灌注肉毒杆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性改变,细菌可沿阴道、子宫颈上行或沿输卵管下行以及经淋巴系统到达子宫内膜,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子宫内膜炎以子宫内膜腺体内出现微脓肿或中性粒细胞为特征;而慢性子宫内膜炎(CE)是子宫内膜的持续性炎症,常与慢性子宫颈炎、慢性输卵管炎同时存在。其特征在于子宫内膜基质中存在浆细胞研究显示,对反复着床失败和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应考虑到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及时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殖预后及新生儿结局。

组织病理学检查

CE诊断金标准是子宫内膜基质中查见浆细胞。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用于鉴定浆细胞,第1种是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根据形态学寻找浆细胞。但是组织切片中细胞着色不足、子宫内膜保存不当、浆细胞样基质细胞混淆以及病理学家存在主观判断偏差等均可能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误诊、漏诊。第2种是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浆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CD138,CD138是浆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表面上发现的蛋白多糖。近年的研究表明,CD138 阳性对诊断CE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进而降低CE的误诊及漏诊风险,并减少了病理学家主观判断的偏差。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能够在直视下检查子宫内膜外在表观,对所观察的图像具有放大效应,从而识别宫腔内的解剖学变化。 因此,目前宫腔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被认为是诊断宫腔异常的最佳手段。镜下表现:草莓样、局灶性充血、出血点、微小息肉、与月经周期不符的子宫内膜间质水肿。但是不推荐单独宫腔镜检查作为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刮宫或通过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得内膜组织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对于宫腔镜直视下未见明显宫腔异常改变的患者,如果患者既往有过反复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等,仍应刮宫或通过子宫内膜取样器等取得子宫内膜组织,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除外子宫内膜炎。

病原微生物检查

子宫内膜炎诊断基于组织病理学鉴定浆细胞,子宫内膜微生物培养则能提供病原体的客观信息及指导治疗。但是,目前关于是否所有子宫内膜炎患者均需进行病原学检查并治疗尚无定论。

治疗

患者子宫内膜组织长期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宫腔微环境改变,不利于胚胎着床,导致不孕和胚胎种植失败。子宫内膜炎目前多采用口服抗生素来进行治疗,但口服抗生素常合并有胃肠道刺激症状,阴道菌群失调引起阴道炎症、肝肾损伤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可通过宫腔灌注进行子宫内膜炎症的治疗,作用直接,局部效果好,且全身副作用小。


重要提示

宫腔灌注属于宫腔操作,需要到正规医院,由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操作,否则极易出现损伤、感染或药物未进入宫腔等情况。

李萌
李萌 主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