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痛,就一定是带状疱疹吗?
文章摘要:一位71岁老妈妈诉说自己得了隐匿型带状疱疹却老也治不好。但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检查,发现她的剧烈疼痛并非带状疱疹,而是双侧肋骨骨折。本文强调了正确分析疼痛的特点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的重要性。
近日门诊遇到一位71岁老妈妈,诉说自己得了隐匿型带状疱疹却老也治不好。双侧胸腹部交界的地方剧烈疼痛,疼了20多天,尤其是坐下起来、床上翻身、起床的时候疼痛非常剧烈,像刀割一样。其他医院也拍过片子,说没有骨折,胸部CT,腹部CT也没有发现任何内脏问题,医生说这是隐匿性带状疱疹,也就是疱疹还没有发出来的带状疱疹,吃了一个星期的抗病毒药,可疼痛不但没有缓解还一直加重,所以才过来看看。
老妈妈剧痛的症状非常明确,但真的是带状疱疹吗?真的是隐匿性带状疱疹吗?很显然,并非当然!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痛的特点虽然也有难以忍受的剧痛,但却具备鲜明的特点:第一,沿单侧皮肤表面簇状分布的疱疹,大数据统计显示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胸背部,发生概率53%)、颈神经(也就是颈部、上肢,发生概率20%)、三叉神经(颜面部,发生概率15%)及腰骶部神经(腰腿部、臀部,发生概率11%)支配的相应的皮肤表面;第二,发生部位在身体的单侧,一般不过中线;第三,皮肤上出现簇状或散在分布的疱疹即可确诊,每个人出疱疹的时间有快有慢,有时可能病毒量少,10~14天以后才出现零星几个红疹,但一旦出现就可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
而这位老妈妈的疼痛表现:疼痛部位位于身体双侧(与带状疱疹常发生在单侧不符合),病程已经20多天了(疼痛部位的皮肤上未见红疹),疼痛发生与体位和活动有关,坐下、起身、床上翻身的时候疼痛非常剧烈(而带状疱疹所引起的神经痛却与体位变化关系不大)。这些症状均与带状疱疹的诊断不吻合,即便临床上带状疱疹存在无疹型的可能,但这类患者的疼痛表现方式与带状疱疹并无不同,且抗病毒药治疗总体来讲都是有效的。因此,综上表现来看,老妈妈的带状疱疹的诊断不能成立!那么,问题是,老妈妈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剧烈疼痛?或者说是哪个系统发生问题,出现疼痛?
再来对老妈妈进行体格检查,观察局部疼痛最剧烈的区域没有红肿,按压老妈妈双侧肋弓,即双侧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时,疼痛明显加重,老妈妈非常肯定这个部位从没有外伤和碰撞经历,我们为了探寻患者的疼痛原因,再次充分沟通说服老妈妈再接受双侧肋骨X线和骨密度的检查,以查询疼痛的真正原因。
果不其然,双侧肋骨X线检查报告提示:右侧第7、8及左侧第7腋侧肋骨骨折;、骨密度检查结果:T:-4.1。自此,老妈妈剧烈疼痛的病因真相大白:双侧肋骨骨折!而并非带状疱疹,而引起骨折的原因很可能和老妈妈多年来持续存在的严重的骨质疏松有关。
拂卷沉思,很显然,大家跟我有一样的感触,不吐不快!带状疱疹,因可导致顽固和剧烈的后遗神经痛,令很多人记忆犹新难以忘却,但必须再次强调的是,每种疾病都有各自的特点,首先应当根据患者述说的症状、配合相应的体格检查,先分析引起疼痛可能是由哪个方面的问题,比如是神经的问题?是关节的问题?是内脏的问题?或者是深层肌肉系统的问题?再根据不同疼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检查明确或排除原因,并根据其病理基础做出客观的分析与判断。
疼痛,是我们的机体自我保护的预警信号,严重的疼痛,通常更明显的具备自身发病所带来的客观变化信息,我们应当结合表象证据的特点,条分缕析逻辑推断,找出真正的病因正确施治,是医生心中永远警醒的弦。
本文是徐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