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袖损伤
文章摘要:肩袖损伤和肩周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肩袖损伤的症状是肩关节前外侧疼痛,背手痛,夜间疼痛,而肩周炎则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度降低。本文介绍了肩袖损伤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肩袖损伤的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肩关节前外侧疼痛,背手痛(也就是向后背手或后伸手时疼痛),后续逐渐发展为夜间疼痛并影响夜间睡眠。很多患者自认为自己的肩部疼痛患的是肩周炎,又常听人说得了肩周炎,疼痛忍忍,多锻炼锻炼就好了,但感觉自己的肩部疼痛怎么就越练疼痛越重,这种情况通常根本不是肩周炎,而是一个听起来名字陌生的病症——肩袖损伤。肩袖损伤和老百姓常说的肩周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
肩袖损伤是怎么一回事儿呢?通俗的说,就是包绕在肩关节外面的肌腱受伤了,通过肩关节磁共振检查就可以明确是哪个肌腱受伤,从而做出准确诊断;而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或“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虽然也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但更主要的表现是肩关节在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都降低,就像关节被冻住一样,但影像学检查却没有明显异常的损伤。由此可见,这两种疾病迥然不同,可以通过对应的检查做出清晰的判断,但却极易被患者忽略及时就诊筛查分辨被笼统的归属为“肩周炎”而错误对待!同时,又因为这两种病在治疗手段和恢复上具有较大差异,如一律将肩部疼痛都归结为肩周炎去试图通过运动达到康复的目的,则其中没有被分辨出的肩袖损伤患者则会因此延误诊断和合理治疗,最终影响疗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发病原因上来看,肩袖损伤常见病因有:1、急性损伤,即肩关节受到外伤时出现的肩关节周围肌腱的损伤,如肌腱撕裂;2、慢性退变,这种损伤最常见,肩关节退变、劳损、骨质增生导致肌腱反复磨损损伤。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
1、对于肩袖损伤小,早期就判断出肩袖损伤的患者口服药物减轻疼痛后,充分休息,避免用力,一段时间后即可自愈。
2、如果口服药物效果不好,肩关节被动的活动度没有变小的话,可以进行注射治疗(主动活动是指主动抬肩的高度,正常时上肢能上举并贴至同侧耳部,肩袖损伤时因疼痛可能不能主动活动到此高度,但在别人帮助下也能缓慢活动贴到同侧耳部,此种情况表明被动活动的范围仍属正常)。患者常常顾虑注射治疗似乎是“打封闭”,很显然是混淆了概念。以前所谓痛点的局部注射,因精准度不能保障,因此只能在安全范围内通过增加药液总量来提高疗效;而随着现今医学的发展,目前注射治疗可通过磁共振检查明确损伤的部位后,在B超的引导下精准地将药液注射至损伤的病处,药量仅需原剂量的1/3-1/4,但治疗效果却显而易见的好,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3、若肩袖损伤在急性期不能得到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一旦拖延变成慢性肩袖损伤(超过3个月的疼痛)且肩关节活动也有限制时,此时治疗就增加了难度和恢复的时间,此时的治疗方案就必须首先进行肩关节的松解治疗,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然后再进行消炎镇痛治疗,后续康复锻炼的时间需要延长。
4、少数情况下若肩袖损伤程度重、撕裂范围大可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修补损伤。
综上可知,肩关节疼痛症状一旦出现,早期就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结果,手段并不繁琐,通过肩关节磁共振检查即可明确是否肩袖损伤,同时还可判断出肩袖损伤的程度,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是徐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