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到底要不要管?
文章摘要:颈动脉斑块对人身体的危害极大,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务必及时治疗,被称为“沉默杀手”的颈动脉斑块是杀人于无形的。本文介绍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方法。
每年体检过后,最怕的就是发现检查报告指标有异常,尤其像是“颈动脉斑块”这样的体检结果,拿到后总是让人紧张:“这个是不是跟中风、脑梗有关,我经常头晕头痛,不会是它造成的吧?”那么发现颈动脉斑块要不要治疗?哪些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1、要了解颈动脉斑块,我们首选需要了解什么是颈动脉。
颈动脉在我们脖子的两侧,它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头、面、颈部,是大脑主要供血的血管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大脑提供新鲜的血液和氧气,维持大脑正常运转。
颈动脉斑块是指发生在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段,多见于中老年人。

(图源:太帅图库)
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
● 随着年龄增长,加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时,通常首先从动脉内膜开始出现病变,脂质的沉积、出血、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等,使动脉中层蜕变钙化,动脉壁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增厚变硬,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这就是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大致过程。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进展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的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可变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与超重、心理因素、缺乏运动与炎症等。
● 另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所以,体检过程中要注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是否正常。
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颈动脉斑块对人身体的危害极大,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务必及时治疗,被称为“沉默杀手”的颈动脉斑块是杀人于无形的。颈动脉斑块逐渐增大,可造成血管腔的狭窄,如同两只手掐住了脖子,造成脑缺血、缺氧,患者感到头晕、目眩、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严重时甚至造成脑萎缩。颈动脉斑块如果脱落,会导致脑血管栓塞。大血管堵塞会导致突发的偏瘫、失语等症状。堵塞时间长或颈动脉斑块破裂出血,会导致严重脑梗死。
动脉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当血管出现了一处的病变,一定要警惕其他部位的血管,是不是也出现了病变。
三、哪些斑块风险高?
●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一看斑块性质是否稳定,二看是否出现了颈动脉狭窄。
不稳定性斑块可有溃疡、破裂等风险,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形成血栓,如果脂质内核、碎屑、血栓脱落,栓塞脑部血管,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稳定性斑块导致脑卒中的风险较小。如果稳定性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小于50%,一般不会对脑部产生影响;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甚至超过70%,危险性相应提升。《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斑块的稳定性主要是看超声结果的回声。
强回声是稳定斑块(硬斑块);中等(混合)回声是混合性斑块,处于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之间;低回声是不稳定斑块(软斑块)。
四、如何预防
●预防斑块形成,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善。
●饮食调整,推荐“地中海”饮食
建议食用较少胆固醇和钠的膳食。每日足量的蔬菜、水果、粗谷物、坚果和鱼。优先选择深海鱼、鱼油、植物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尽量少摄入加工过的猪肉、精炼的碳水化合物和加糖饮料

(图源:太帅图库)
●定期体检,控制好三高
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 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50岁等)的高危人群,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有效预防斑块形成降低斑块带来的危险。
●劳逸结合、不熬夜
生活不规律,睡得少。并不是睡够七八个小时就能称之为生活规律、不缺觉。生活规律是指每天作息定时定点。经常熬夜,会扰乱生物钟,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损,影响血管及全身健康。
●规律运动,保持正常体重
久坐、运动不足是现代人的通病,这导致肥胖率大幅增加,也影响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至少安排3~5次中等量以上运动,运动不宜过度剧烈,快走、慢跑、跳舞、游泳都是很好的选择。

(图源:太帅图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