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状窦旁脑膜瘤累及静脉窦该如何处理?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两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病例,以及手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作者是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擅长面听神经疾病、颅底肿瘤等领域。
病例介绍:
我们先来看两个手术病例。
病例一是一名年轻女性,检查发现颅内占位,MRI提示“大脑镰旁占位,累及矢状窦,考虑脑膜瘤”。仔细阅读影像学片子可以看到,矢状窦已经闭塞。通过手术将肿瘤主体以及侵犯进入矢状窦内的肿瘤组织切除,并将开放的矢状窦重新填塞止血材料封堵,术后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图1)

图1:左图术前MRI;右图术后MRI,提示肿瘤全切
病例二是一名中年女性,因长期后枕部不适,行头颅MR检查示“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与前面一个病例类似,肿瘤也是侵犯了矢状窦导致静脉窦闭塞。采用同样的手术策略,肿瘤获得全切。(图2)

图2:左图术前MRI;右图术后MRI,提示肿瘤全切
回顾总结:
脑膜瘤作为大脑里常见的肿瘤,可以生长在任何部位,其中生长在矢状窦边上的脑膜瘤,我们称之为“矢状窦旁脑膜瘤”。肿瘤往往会侵犯矢状窦,从而影响大脑里的静脉回流,引起头痛等临床症状。也有不少患者是体检检查意外发现。早期进行手术往往能更容易地将肿瘤全切,不但肿瘤治愈率高,而且患者也能获得很好的恢复。
我们展示的两个病例,因为发现的及时,肿瘤都不大,手术难度也不是很高,但仍有几点需要注意的:1)因为矢状窦闭塞,肿瘤周围往往会形成代偿性的引流静脉,术中需要注意保护,不小心误伤会引起术后严重的脑水肿,甚至脑出血,而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2)静脉窦内肿瘤的处理也有一定的讲究,如果一开始先处理静脉窦内的肿瘤,会导致静脉窦腔开放出血,从而影响手术区域的暴露,而且早期肿瘤主体没有切除的情况下,我们手术操作空间有限,止血操作也更加困难,最后就可能会导致手忙脚乱,而引起肿瘤的残留。图3通过手术实例,展示了我们处理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操作步骤。脑外科手术难度大,即便是小肿瘤我们也不敢大意,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准确的临床判断,才能够将患者的手术风险降到最低,真正从外科手术中获益。

图3:左上切除肿瘤主体;右上切开矢状窦暴露窦内肿瘤;左下切除矢状窦内肿瘤;右下缝合矢状窦。
作者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意大利Gruppo Otologico耳侧颅底中心、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神经内镜中心访学;欧美同学会肿瘤分会会员,浙江省抗癌协会青委;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多篇SCI论文;浙江省中青年医师脑脊膜瘤手术二等奖;RCRC动脉瘤手术全国赛第二名;浙大医学院先进工作者。
擅长领域:1. 面听神经疾病: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神经吻合治疗永久性面瘫,面肌痉挛、难治性梅尼埃病等手术治疗;2. 颅底肿瘤:掌握各种颅底手术入路,擅长耳侧颅底等复杂解剖区包括颈静脉孔区、桥小脑角区、蝶岩斜区以及颅内外沟通肿瘤的手术;3. 经鼻内镜下鞍区病变如垂体瘤、脊索瘤、Rathke囊肿等手术切除;4.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显微外科手术、诊断分型以及综合治疗有深入研究;5.动脉瘤、AVM、海绵状血管畸形和烟雾病等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
本文是王勇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