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
发表者:刘筱菁 人已读
今天一位熟悉的患者来“加急注射”,因为10天后将是她的婚礼。
上次见到她,还是1个月以前,那时我给她注射童颜针。再次见到,呈现在我面前的已经是一张让我深吸一口气的精致面庞。在颜值方面,她就像我亲手修剪照料的“小玫瑰”,终于绽放。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彼此生命里都留下了或浅或深的痕迹。
她是新冠疫情之后住进来的第一波患者,一个简单的颏成型手术。住院第一天,整个病房只有她一个患者,加上护士,一共就两个人,病房大的让她有些害怕。我接到助理的微信,下了手术赶紧去病房安抚。那时候大家都刚刚从“新冠”的阴影中走出,内心敏感而焦虑。
一个骨性II类的患者,做了代偿的正畸治疗,咬合功能已经很好了,希望改善侧貌。距离上次门诊见面已经很久了,她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是模糊的。
初次见她,一个高折叠度的面部骨架,所有的支撑点都突出,所有的轮廓线都内敛。面部几乎“皮包骨”,因为软组织太薄,额头和颞部所有的骨性标记都暴露无遗,看起来有点“营养不良”。因为颧骨的距离过窄让整张脸看起来很长,长而后缩的下巴让她看起来有些不好相处。额头并不饱满,大大的眼睛高高悬挂,拉长了面中的长度。“长脸、下巴后缩”是我对她最深刻的印象。
如果我只有一个颏成型的权限,该怎样帮她“翻盘”呢?掠过所有的内心戏,我非常官方地跟她打招呼,开始梳理诉求,一条条的记录与讨论。她的要求细化、聚焦、合理,全部都在下巴上。
我提议了颏前徙会增加面部长度,所以手术中我会截短一截;也提示了双线截骨颏神经牵拉损伤的风险,她都接受。去短的那一条骨头,是我“制造惊喜”的胜算。
手术中,除了颏成型前徙,为了消除下巴前徙后的台阶感,我还做了长弧线截骨,利用多余的骨头加强了下颌骨体部的容积感,尽可能打造“赫本线”是我给她的脸型翻盘的“暗谋”。手术做了足足1小时50分钟。手术后,因为长弧线截骨的软组织剥离效应,她的下巴肿得像个面包,跟小巧的额头对比起来格格不入。她一点儿也不焦虑,安静地等待花开花落。
-
“刘大夫,我这次就是想消除额头上这些坑坑洼洼,婚礼时强光照过来特别明显,化妆师也没法解决”。
她的一句话把我从记忆中拉了回来。
我再次端视这张完美的脸庞:精致小巧,面下1/3高度与颧骨的横向宽度达到完美的匹配,下缘的轮廓终于在肿胀消退后“水落石出”,表达出清晰小巧的赫本线。双侧颧弓下的凹陷应被两次童颜针注射“柔软无痕”地支撑起来,面部线条流畅而精致,我内心惊叹着高科技和时间的力量。
我拿着强光手电在额头晃了一圈,发现所谓的不平整其实是额骨的“额鳞”、“颞浅静脉”等正常的组织结构没有很好的软组织衬垫导致的。要消除“凹凸不平”,需要平铺一层注射材料。玻尿酸是最常见的选择,但是婚礼前不能出任何差错,患者选择了安全、效果自然、有持久续航能力的“童颜针”。
“单次注射童颜不一定有很明显的效果哦”。
“刘大夫,我算好时间了,根据我之前注射的经验,今天打,婚礼的时候刚好是轻度肿胀又最自然的时候”。
原来高智商的女生在美丽这件事儿上也是可以“滴水不漏”的。
“那行吧,我尽量不给你弄出什么青紫和针眼儿”。
说是这样说,但我还是有压力:她的软组织薄如蝉翼,万一一个皮下出血,婚礼时还是紫紫的,怎么办?婚礼前10天,留给术后恢复的时间太少了。
强光下,我选择了一个最能展现“月球表面”的机位。她说当天妆容有光光的发髻,所以我打算把所有针眼儿都藏在头发里。锐针破皮,顿针进入组织精准地找到颞浅筋膜的层次,“豁然进入”的感觉让我安心。小心推进,遇到阻力轻轻推开,绝对不能激惹那些粘连在主干道周围的血管触角。
我用食指仔细感受着那些凹坑,血管周围的界限,表情肌之间的间隙。12年解剖教学,15年手术积累,我对这些结构就像首饰盒里的项链耳环一样如数家珍。我用意念操纵着它们:“离我的针远一点,你们主人的大日子就快到了,你们绝对不能拉垮”。
历时近1个小时,中途患者因为紧张去了卫生间,喝了可乐,休息了2次。她其实超级怕痛,但是为了自己的婚礼,一切都可以忍受。注射时,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我们聊起她的婚礼细节,酒店、造型妆容、宾客等等,我觉得这样鼓励性的暗示有利于她忘记现在的痛苦,憧憬美好的未来。当我打完表情管理的最后两针时,她终于流下了眼泪。
“没事儿,眼泪是无菌的。你哭吧,反正我们也结束了”。
“没事儿,结束了我就不疼了。谢谢刘大夫”。
-
我觉得这是一个准新娘对自己的完美告白,婚礼前来打针也是她为自己设定的仪式感。我陪着她从颏成型、软组织填充、肌肉调整、表情管理,一步一步变得优雅、精致、美丽,也是满满的成就感。我佩服她的勇气,认可她的努力,更加为她完美的结局而开心。
脑海里浮现出婚礼现场,在布满鲜花和祝福的海洋里,那个身披一袭白纱的小公主,用完美的面庞和自信的微笑向所有人宣告:“我长大了,我一定会幸福”。
想到我亲手“修剪”的小玫瑰,即将完美绽放,我的内心居然生出一种身为老母亲的欣慰。正所谓: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
本文是刘筱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