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肌痉挛的相关问题
典型症状有哪些?
1、以一侧眼睑开始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随着时间延长可扩展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伴有口角肌肉抽搐极为常见;2、抽搐反复发作,自己不能控制,多在情绪激动、紧张、劳累或与人交谈时加重;3、严重者甚至会睁眼困难、口角歪斜,无法正常工作或学习。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面肌痉挛包括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两种。
继发性面肌痉挛是指由于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血管畸形等颅内疾病引起的面肌抽搐,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于神经血管骑跨,血管舒缩对面神经造成搏动性压迫,最后导致神经脱髓鞘病变,引起面部肌肉异常抽搐。
还需要哪些检查?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异常肌反应(abnormalmuscleresponse,AMR)或称为侧方扩散反应(lateralspreadresponse,LSR)检测。在面肌痉挛病人中,EMG可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自发电位(最高每秒可达150次),AMR是面肌痉挛特有的异常肌电反应,AMR阳性支持面肌痉挛诊断。
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用以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另外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还有助于了解面神经周围的血管分布。
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包括:药物、肉毒素注射、显微血管减压术
药物治疗
①面肌痉挛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得理多)、奥卡西平以及安定等。②药物治疗可减轻部分病人面肌抽搐症状。③面肌痉挛药物治疗常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者以及作为术后症状不能缓解者的辅助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轻、药物疗效显著,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可长期应用。④药物治疗可有肝肾功能损害、头晕、嗜睡、白细胞减少、共济失调、震颤等不良反应,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即刻停药。
肉毒素注射
主要应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的成年病人。当出现疗效下降或严重不良反应时应慎用。过敏性体质者及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90%以上的病人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后痉挛症状完全缓解及明显改善的时间为1~8个月,大多集中在3~4个月,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
微血管减压
①原发性面肌痉挛诊断明确,经头颅CT或MRI排除继发性病变。②面肌痉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病人手术意愿强烈。③应用药物或肉毒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出现疗效差、无效、药物过敏或毒副作用时应积极手术。④MVD术后复发的病人可以再次手术。⑤MVD术后无效的病人,如认为首次手术减压不够充分,而且术后AMR检测阳性者,可考虑早期再次手术。随访的病人如症状无缓解趋势甚至逐渐加重时也可考虑再次手术。
本文是赵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