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冬钰 三甲
张冬钰 主治医师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肿瘤科

【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养阳加养心,病去没烦恼 ——当“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遇见「立夏」

605人已读

提起“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疾病,相信很多追星的朋友都不陌生。周杰伦、张嘉译、李宇春、蔡少芬,没错,他们都是该病的患者。李宇春还曾经将自己患病的感受描述为“有一种石化的感觉”可以说非常准确且形象。这么多明星都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可见该病的发病率并不算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总体患病率大约为0.3%。截至2020年,我国14亿人口中就有将近500万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真不是一个小数目!

AS.jpg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HLA-B27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风湿免疫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如急性虹膜炎、银屑病、炎症性肠病等),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脊柱强直。强直性脊柱炎“重男轻女”且“重少轻老”,好发于40岁之前的青壮年男性,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约为5:1。该病具有比较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起病缓慢且较为隐匿,主要表现为腰背部、下腰部或臀部的僵硬疼痛,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反而减轻,夜间疼痛明显。早期可无典型的症状表现,或仅仅表现为腰部的劳累,因此常常容易被忽略或误诊。

骶髂关节.jpg

“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

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这一疾病日由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联盟(Axial Spondyloarthriti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ASIF)发起,旨在普及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疾病知识,提升大众和患者对该病的认知,降低疾病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而今年,2023年5月6日,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却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气“立夏”相遇了。

立夏.jpg

中医“大偻”

在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强直性脊柱炎归属于“脊强”“腰痛”“肾痹”“大偻”等范畴,意为腰骶部、脊背部的僵直、疼痛及身形佝偻,目前中医学界将强直性脊柱炎统一定名为“大偻”。《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该句是说大偻的病因是由阳气不足、感受寒邪而致,肾阳亏虚、卫阳不固,腰脊失于阳气的温煦即可发生腰背弯曲样的大偻。因此,中医治疗大偻重在“养阳”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人体与天地万物相通应,自然也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此时,顺应天时最宜“养阳”,正是《黄帝内经》所提倡的“春夏养阳”。

那么强直性脊柱炎(大偻)患者如何通过“养阳”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呢?

  • 身姿正直
  • 立:要保持身体直立,避免长期弯腰、屈曲,适当变换体位,必要时可后背倚墙,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预防脊柱畸形;

    坐:上身保持挺直,髋膝屈曲90度,避免坐矮板凳和沙发;

    躺:睡觉时尽量睡硬板床,降低枕头高度,采用仰卧或俯卧位,避免屈腿侧卧位。

  • 运动和缓
  • 急性期:让受累关节轻柔地被动活动,以刚出现疼痛为度,每天1-2次,不运动时关节置于功能位。

    亚急性期及缓解期:坚持脊柱四肢的伸展运动,渐增运动次数、频率及持续时间。推荐传统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动作要领宜柔和、缓慢,以微微出汗为度,不易太过劳累。

  • 中医外治
  • 中医外治疗法包括针刺、艾灸(督灸、长蛇灸等)、穴位贴敷(三伏贴等)、中药热奄包等,均可起到补肾强督、温经散寒之功效。

  • 中药内服

通过中医风湿专科医师的辨证论治,结合患者固有体质特点,审证处方,主以益肾温督、活血散寒、通痹止痛的汤药内服,或内服膏方,坚持按疗程服药。

组合.png

此外,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强直性脊柱炎这一慢性疾病,学会与疾病共存,做好“慢病管理”这些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立夏养阳,养阳贵在“养心”,养好一颗阳光、乐观的心,不仅仅要在“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做到,更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唯有如此,才能控制好疾病的活动和进展。

养阳加养心,病去没烦恼,你记住了吗?


张冬钰
张冬钰 主治医师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