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江容安
江容安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康复科

共同关注脑卒中的康复

42人已读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对于脑卒中来说 时间就是脑细胞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治脑卒中,降低危害,改善预后。随着绿色通道、卒中单元的设立,早期溶栓、取栓等技术的应用,大量卒中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获得了完全缓解或仅遗留较轻的功能障碍。

有效康复的几个重要问题

1.时机选择与康复周期

国内外多项指南认为在患者病情稳定、神经功能障碍不再进展的情况下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当然,早期康复阶段应注意循序渐进,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情况,在密切监测下,制定合理的康复目标和康复方案。

早期康复有利于降低卧床并发症,减轻心肺功能下降和避免关节挛缩,降低深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发生率。有利于帮助患者在体能和心理上为后续进一步综合康复打好基础。

2.重视躯干/核心/近端功能

对于脑卒中的运动功能而言,核心和近端的功能越好,患者远端的功能改善以及自理程度更好。早期翻身训练、体位摆放、肩关节的保护、呼吸训练,以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的坐位训练、站立床训练都有利于尽早激活躯干/核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功能预后。

1.jpg


3.训练量及活动量

训练量和活动量是两个概念。患者的针对性康复训练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长和强度才能实现逐步改善功能的目的。而患者的长期预后往往需要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代谢循环、骨量和肌肉质量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每天亦需要达到一定的活动量。

在患者自理能力极差的情况下这个活动量很大程度上需要医务人员或者医务人员指导照护者(家属、护工等)来辅助患者完成。而当患者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之后,应当鼓励患者在监督或者适当辅助下自主完成。

4.基础疾病的影响

我们知道,发生过卒中的患者再发卒中的概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为了预防卒中再发,基于血管管理和危险因素管理的专科治疗和随访并不能因为患者进入综合康复治疗阶段而停止。相反,很多患者随着康复跟进、功能改善而忽视了对自己血压、血糖、血脂、心脏、生活习惯等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的管理。

5.与患方沟通阶段性目标

我们应在康复评定基础上,由康复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方案。阶段性目标的设立,有利于把一个相对漫长和困难的目标分解成许多符合当下条件的、可达成的小目标,以帮助患者建立明确的目的驱动,集中注意力,提高主动性,调整预期,在达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小目标过程中逐渐获得信心和动力。这种沟通可以集中医护和家庭的综合关注,形成合力,使目标的安全、顺利达成更容易实现。

6.强调强度的同时动作质量同样重要

对于卒中后的运动功能康复,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患者去动,促进主动动作的出现和积极运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指导患者在完成有目的的任务时,使用正确的动作模式。

2.jpg


7.关心患者及家属的心理

研究表明,患者的主动积极配合和充分参与是良好康复预后的重要因素。情绪与人的意愿、动机、执行等等息息相关,卒中后康复需要尽可能地动员以上因素良性配合,以促进大脑功能最终改善。

照护患者是个繁重的工作,作为家属,除了精力体力上的消耗,难免还有很大的心理上的忧虑、焦急。家属是患者与原有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纽带,是患者功能的补充,也是他精神人格的重要呵护者。

在康复进程中,家属既要与患者一道,充分理解卒中后的康复原则,学会如何照护患者,如何督促、鼓励患者,如何循序渐进逐步放手,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学习自理;还要在相对漫长的照护过程中,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适当的接受亲友的帮助,照顾好自己的身心。

结 语

脑卒中可造成多种功能障碍,康复周期往往相对漫长,卒中后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最大化患者的功能预后,最小化迂回和消耗,对卒中后康复原则、要点、难点和误区进行反复学习、探讨和科学研究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张通等,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卒中康复管理[J].中国卒中杂志,2019,823-831.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江容安
江容安 主任医师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