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钙化上皮瘤是一种什么疾病?
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发生在皮肤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因其来源于增生的上皮细胞,并且肿瘤内部常出现钙化,并且因其起源于毛母质细胞,故又称之为毛母质瘤。
钙化上皮瘤发生原因尚不清,可能与皮肤裸露处受到损伤,如被蚊虫叮咬等刺激后,反复搔抓引起的皮肤损伤有关。其无法预防,有毛发存在的地方均会发生,此外钙化上皮瘤会随着患儿年龄增长逐渐增大,故早期给予手术干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钙化上皮瘤通常表现为单发,坚硬的半球形结节,颜色呈正常皮肤色甚至是蓝灰色,包膜清楚,常见于儿童,最好发于头颈部,其次是上肢,绝大多数患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极个别患儿会出现局部疼痛及触压痛,肿物表面皮肤出现破溃,向外排出脓性分泌物,该病不具有遗传性,少数有家族病史,因其症状不典型,故常常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钙化上皮瘤的诊断最主要是通过切除肿物送病理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此外可以通过其临床表现和超声进行初步的诊断,钙化上皮瘤超声表现为皮下边界清楚的椭圆形回声不均匀一团块,有散在强回声点,团块边缘可有低回声晕,伴后方强回声。
近期科室收治一例额面部肿物患儿,经超声检查后初步诊断为钙化上皮瘤,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四项等检查后,给予全麻下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活检,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额部钙化上皮瘤。
钙化上皮瘤需要与皮质腺囊肿、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和皮肤血管瘤进行鉴别,皮质腺囊肿多为单发,与皮肤粘连,表面光滑,在囊肿表面可见小黑点,可挤出白色豆腐渣样物质。皮样囊肿多位于皮下深部组织,无明显症状,活动度小且不易复发。表皮样囊肿与表皮紧密粘连,多见于外伤患者,肿物质韧,中央可见小孔。皮肤血管瘤根据其走形和外观颜色可以鉴别。
钙化上皮瘤不会自然消退,需要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复发几率会大大降低,如果延误病情,出现肿物破溃伴排出脓性分泌物时,手术切除预后一般较差。
温馨提示,钙化上皮瘤常见的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存在恶变的风险,如果发现身上出现时,切勿搔抓,以免加重病情。在饮食上无需特别注意,但是建议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局部切除后,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整洁,避免沾水及定期换药(1-2天更换一次),后期待伤口愈合后可使用抗疤痕增生药物等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该病发生的方法,应积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来减少该病的复发率。
本文是胡润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