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盘状半月板是什么病吗?
先天性盘状半月板,这个名词你听说过吗?它是怎么样形成的?
先天性盘状半月板又称盘状软骨,是正常半月板的一种异常形态,它失去了正常半月板的月牙形状,外观上呈现出边缘宽厚,体部增大,呈圆盘或蝶状。因盘状半月板的高度和宽度异常增大,故较正常半月板更易发生损伤,多见于外侧。

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有两大因素,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即先天性吸收不全和后天性发育异常。盘状半月板损伤多见于青少年。
盘状半月板的分型:依据watanabe分型,按照外侧胫骨平台覆盖的程度和后方半月板胫骨附着部位是否正常,可以将外侧盘状半月板分为完全、不完全和Wrisberg韧带型三型。
完全型:半月板能够完全覆盖胫骨平台面,后方有附着。
不完全型:半月板中央部宽于正常半月板,但只能部分覆盖胫骨平台面,后方有附着。
Wrisberg韧带型:半月板的形态正常,但是仅有的后附着点以板股韧带构成,导致外侧半月板不稳,容易向股骨髁间窝内移动。

盘状半月板损伤特点:较正常半月板更容易受到损伤,更易发生关节内的损伤,因外侧盘状半月板易合并膝关节骨性,肌肉及韧带的异常改变,故而较内侧更容易受到损伤。
盘状半月板主要临床表现是:类似于正常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主要是膝关节疼痛,弹响,出现关节内交锁症状,尤以外侧关节间隙出现压痛为主,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无外伤史。
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与膝关节MRI,绝大多数患儿就诊以膝关节屈曲活动时出现弹响或外侧出现明显疼痛症状。X线表现是正常的,少数有特征性表现,即外侧盘状半月板的特征表现为股骨外髁块状改变(呈正方形),胫骨外侧平台凹度增加,呈杯状,外侧关节间隙增大,胫骨外侧髁间棘变平,腓骨头抬高。进行膝关节MRI检查是诊断的首选方式,表现为失状位外侧半月板明显呈盘状,覆盖胫骨平台面积>80%。
盘状半月板一般无临床症状,发生撕裂后容易出现与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类似的表现,因此需进行鉴别。桶柄状撕裂最常见于内侧半月板,MRI 检查发现在矢状面体部连续层面小于或等于1 层;而盘状半月板最常见于外侧撕裂,矢状面体部连续层面达 3 层或 3 层以上,由此可明确鉴别。

治疗:绝大多数盘状半月板一般无症状,不需要治疗,当出现轻度疼痛时候需要休息或给予长腿伸膝位石膏或支具外固定4—6周,如果出现明显疼痛,关节交锁时需要行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成型术。
温馨提示:此病多见于青少年患儿,多数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见于外伤后引发膝关节疼痛而来就诊,一般患儿主要以绝对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发现后应及时行膝关节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多数在给予积极治疗之后,疼痛及弹响、交锁症状可明显缓解。
本文是胡润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