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针“融化”肺部转移癌——以针为刀的消融技术
近日,收治了一位大腿恶性肿瘤切除术后1年肺部出现转移病灶的63岁女性患者。
该患者平时无特殊症状,近期,在接受肿瘤靶向治疗21天后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转移病灶。

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来我科就诊。复查胸部CT,发现两肺多发小结节,较1月前CT部分结节增大,符合转移瘤表现。两肺散在纤维灶。主动脉稍增宽。上腔静脉置管。生化检查白蛋白 39.7g/L↓,谷草转氨酶 65U/L↑,α-L-岩藻糖苷酶 48U/L↑,谷氨酰转肽酶 104U/L↑,提示患者肝功能不全,治疗难度加大。
结合病史和相关检查,选择为患者行CT引导下左肺穿刺消融治疗,和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同意进行手术。

术中,CT影像下可见转移病灶紧贴胸膜,为避免消融时的高热量损伤胸膜,选择先制造人工气胸,使得病灶与胸膜分离;消融时温度控制在120℃-200℃,消融4-6分钟即杀死病灶,过程顺利。

术后患者皮肤伤口只有针眼大小,且未出现任何疼痛不适。

术后一月复查胸部CT,患者肺部转移灶明显坏死。

术前术后对比图
医生有话说: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有微波与射频两种形式,可以在局麻下进行,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适用于高龄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同时,在超声或CT引导下,医生能在整个穿刺过程当中,直观的看到针尖(电极)的运动轨迹,实时有效的将电极置放在肿瘤的治疗位置,实现精准治疗。
肺部是全身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好发的转移部位,对于肺外肿瘤控制较好,肺内仅残存少量转移病灶(一般3-5个或略多)的患者,进行消融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是冯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