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慢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IC/BPS) 是膀胱功能紊乱的慢性炎症,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尿痛、夜尿、慢性盆腔痛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慢性疾病。IC/BPS 多见于 30- 50 岁的中年女性, 男女发病比例为 1: 5-12,女性不明原 因慢性盆腔痛中 80-85%可能为 IC/PBS。美国发病率为 2.7-6.5%,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初 步估计影响 200 万人/年。
目前研究提示尿路上皮功能障碍/GAG 层的缺陷是 IC/BPS 的主要病因,加重了尿路上 皮功能障碍/GAG 层的缺陷。目前,没有治愈间质性膀胱炎的方法,治疗以控制疼痛,减轻 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其治疗方案应经过专业的综合评估后选择。
根据患者疾病 严重程度采取“阶梯式”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往往有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能有帮助;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避免饮用酸性饮料,咖啡,酒 精等饮食调节以及定时排尿,延时排尿等膀胱训练得到改善;对于伴有盆底功能障碍的间质 性膀胱炎患者可采用生物反馈、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
二线治疗——口服药物。缺乏单一治疗有效的药物,往往需要联合用药,主要缓解排尿症状 与疼痛不适。M 受体拮抗剂(美拉贝隆、索利那新)、α 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非甾体抗 炎药以及抗抑郁药可能对间质性膀胱炎有效。
三线治疗——膀胱水扩张/膀胱透明质酸灌注或 A 型肉毒毒素逼尿肌注射,麻醉状态下进行 低压、短时间的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膀胱内灌注或 A 型肉毒毒素逼尿肌注射治疗。
四线治疗——经尿道电切/电凝,有明确 Hunner 溃疡(膀胱壁大小不一的溃疡样改变,可伴 有出血和渗出)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可选择经尿道电切/电凝缓解症状,但症状有复发而需 再次治疗可能。
五线治疗——骶神经调控,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均无效的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尤其是非 Hunner 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可在考虑行尿流改道或膀胱扩大术前选择试行骶神经调节治 疗。
六线治疗——尿流改道、膀胱扩大术,对于伴有严重症状的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尤其 是有明确 Hunner 溃疡者,可选择尿流改道或膀胱扩张术作为最后的治疗方法,用来改善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最新研究表明富血小板血(Platelet-rich plasma,PRP)能明显改善 IC/BPS 的 V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缓解 IC/BPS 患者的疼痛,并呈现出时间 依赖性,即 PRP 治疗时间延长 IC/BPS 病情稳定时间延长。PRP 中的血小板和各类生长因子 通过自我的生理调控和修复,加速组织的恢复进程,减轻膀胱局部疼痛和控制炎症,达到修 复膀胱上皮损伤组织的功能,改善 IC/BPS 上皮损伤和疼痛。PRP 治疗 IC/BPS 具有缓解疼痛 效果和修复膀胱上皮损伤的功能,但不能改善膀胱收缩和扩大膀胱容量的功能。初步的研究 显示治疗后 3 个月,70%的 IC/BPS 患者表现较为明显的症状改善。
本文是席俊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