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臂上举走路,可能是颈椎惹的祸
X医生像往常一样上班,在急诊门口看到一个右手臂上举着走路的女子走进医院,X医生心中猜想:“大概率是颈椎病。”在经过女子身边的时候突然被喊住了,“X医生,我是Y(导医)呀,我肩膀这里好疼啊(带着哭腔),只能24小时手臂举着。”X医生认出来正是门诊导医Y,“这个情况需要做个颈椎磁共振,我们看是不是颈椎间盘突出,做完再决定后续治疗。”核磁共振结果提示巨大的颈椎间盘突出(C5-6)压迫神经(Fig1),而Y在经过神经根消炎消肿保守治疗后疼痛仍难以缓解,X医生建议她找谢林教授制定治疗方案。

Fig1 颈椎MRI提示巨大的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右侧神经
谢林教授经过仔细读片结合症状体征分析,Y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具有手术指征,可以采用目前最微创的椎间孔镜技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从而解除神经压迫。Y 接受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表示疼痛明显缓解,手臂能正常活动,并且微创术后无需佩戴颈托,当天可回归正常生活。
科普1 手臂上举走路 怎么是颈椎惹的祸?

Fig2 图片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关节外展试验(Fig2)常被用于检查神经根症状,尤其是颈4和颈5神经根。患者主动或被动地外展抬高上肢至手部和前臂放在头顶,症状减轻或缓解表明存在颈部硬膜外的压迫问题,如椎间盘突出、硬膜外静脉受压或神经根受压,常见于C4-C5或C5-C6节段。由于该体位可以缓解根性症状,临床会有部分颈椎病患者出现肩关节外展被动体位。
X医生能够一眼判断,源于X医生跟随谢林教授门诊学习期间,遇见几例手臂上举慕名来求诊的患者。谢林教授耐心指导X医生,该体征为肩关节外展试验,也为Bakody征,由于上肢外展缩短了神经根走行的路径,从而减少了对下位神经根的压力,临床出现该体位应该高度怀疑神经根型颈椎病。
科普2 5mm椎间孔镜技术 微创解决颈椎病难题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全内窥镜下即可实现神经根充分减压,避免了颈后部软组织的广泛剥离。2008 年德国医生 Ruetten 首次报道全内窥镜下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技术,取得良好疗效。2011年谢林教授江苏省内率先开展这一技术,应用此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Fig3)。全内窥镜下颈椎后路手术可以完成神经根的充分减压,使患者得到快速的康复;同时微创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恢复快、费用低、患者接受度高。

Fig3手术操作术中所见
科普3 颈椎病椎间孔镜术后如何康复
微创手术后第2天就开始上肢功能锻炼,术后约2月后开始颈项部背伸肌群锻炼。功能锻炼可增加颈项部肌力,有助于改善肌肉萎缩,使颈项部起到肌肉夹板作用,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并预防邻椎病的发生。谢林教授建议颈椎病微创术后半年内不得从事长期低头伏案的工作或活动,也不宜抬重物。半年内不得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或长时间打牌等。
本文是谢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