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内淋巴结
在肺部结节的诊治过程中,如果结节较小,特别是在<1cm时,良恶性的判断就相对困难。如果结节以纯磨玻璃(pGGN)状态持续存在,则恶性可能性较大(惰性),但多数是可以随访观察。
但如果结节为实性或混合性时,良恶性质的判断更是困难。常常出现误诊或漏诊,其中鉴别诊断不容忽视的病变之一就是肺内淋巴结(IPLN)。
近年来由于薄层CT的普及,肺部结节越来越多被发现,包括以肺部结节为表现的肺内淋巴结也越来越多被发现,给临床医生术前的诊断和决策造成了一定困扰。一些我们认为是恶性的结节,切除后病理却是肺内淋巴结。

不同于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肺内淋巴结(IPLN)是指发生在第4级支气管平面以下、肺实质内的淋巴结,其发生率为 1.5%~7.0%。一般来说,人的支气管(第1级)至肺泡大致有24级分支,支气管(第1级)分为叶支气管(第2级),再分为段支气管(第3~4级),逐渐往下为:小支气管(第5~10级)、细支气管(第11~13级)、终末细支气管(第14~16级)、呼吸细支气管(第17~19级)、肺泡管(第20~22级)、肺泡囊(第23级)最终到肺泡(第24级)。
肺内淋巴结最早在1964年,Trapnell在进行淋巴管造影过程中发现并报道。
正常情况下,肺内淋巴结在CT影像上是不显示的,但是在某次感染后出现肺内淋巴结肿大;感染吸收后,肿大的淋巴结未缩小而在影像上表现为肺部结节。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者、长期吸入粉尘的职业人员多见。

形成原因
肺内淋巴结,目前认为是后天形成的。由于吸烟或吸入性粉尘颗粒等被肺内巨噬细胞吞噬分解,因粉尘等刺激在肺间质内局部形成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形成肺内淋巴结。
随着炎症的持续性刺激,淋巴结周围血管增生,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导致淋巴结不断增大。若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在肺内淋巴结周边产生炎性反应时,则出现肺内淋巴结伴周围炎症的特殊状态,影像上表现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
部分学者认为,肺内受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时也可形成肺内淋巴结。
有些报道肺内淋巴结可并发肺大泡、肺气肿或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并认为IPF或肺气肿可导致淋巴管阻塞,进而促使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在肺外围实质内,进而形成肺内淋巴结。

病理特征
肺内淋巴结大体呈暗褐或灰黑色,大部分质韧偏硬;显微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炭末(或粉尘)沉着。有研究发现,儿童的肺内淋巴结呈灰红色,质地偏软,尘细胞少,而成人者多呈黑色、质硬,尘细胞密集、均见炭末沉着,此外还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玻璃样变性、纤维化等。年龄越大,淋巴结内炭末沉着越多、质地越硬、色泽越黑。总之,炭末(或粉尘)沉着为病理诊断肺内淋巴结的特征性改变。

影像表现
1.常见于胸膜或叶间胸膜下10mm以内,也有报道距离小于20mm以内;或者表现为与胸膜或叶间胸膜相贴的结节(称为叶间淋巴结)。绝大多数位于双肺下叶胸膜下,可能是由于肺下叶近胸膜处的淋巴网络丰富有关。其次可见于右肺中叶,上叶比较少见。

2.直径≤10mm,以5~6mm多见。单发多见,2 个次之,3个或以上少见。
3.典型的特征形状为三角形,也可以为梭形、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多角形少见,边界清楚。
4.多为质地均匀实性结节,极少钙化。
5.多不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6.诊断的关键,可见1条或多条线状影与肺静脉或胸膜相连,与毛刺征有所不同,其远近端粗细均匀,胸膜侧无凹陷或局部增厚等改变。病理证实为增厚的小叶间隔,内含增粗的淋巴管,有部分肺内淋巴结与周围肺静脉相邻。此征象有时可在轴位或MPR冠矢状位重建图上看到,是诊断肺内淋巴结最具有价值的影像特征。

6.动态随访,结节一般无明显变化,个别在复查时可有增大。
鉴别有困难
肺内淋巴结需要与小肺癌、肺转移瘤进行鉴别。肺内淋巴结除细线状影外,边缘清晰无分叶,无毛刺,没有磨玻璃晕,少张力等是与肺癌鉴别的关键。
对怀疑肺内淋巴结的病例,必须行薄层CT扫描,推荐至少1.5mm及以下。正常5mm层厚的CT图像上,肺内淋巴结可由于部分容积效应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而且对线状影及病变形状的显示也欠清晰。
如果行CT增强检查,部分肺内淋巴结有强化,强化程度在36~85HU之间(平均约66.6HU),其CT值范围与肺恶性结节的强化程度(约20~108HU)有所重叠,故与肺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
当然如果有很典型的三角形的特征影像,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也会出肺内淋巴结的报告。

临床处理
对于独立的肺内淋巴结,临床处理主要以CT检查随访为主。典型的影像容易诊断,但如果不典型,或是多个结节,认定为肺内淋巴结就有困难。就算你觉得这个结节好像是肺内淋巴结,你也不敢轻易下这个结论。需要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重建图像,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多方位的全面分析,观察形状、位置、寻找那几条特征的线状影。
如果肺内淋巴结伴周围炎症,影像上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很难与肺微浸润性腺癌鉴别。除非这个小肺癌结节有典型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表现的征象,但<1cm的小结节的恶性影像特征绝大多数不典型,有时通过PET-CT也很难确诊(若<8mm)。如果无法通过肺穿刺活检明确的话,最终需要进行胸腔镜切除病理活检证实。

如果出现在原发性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其周围的小结节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肺内淋巴结容易被误认为单独的肿瘤或转移灶。这个时候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治疗。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hiDN3EycoWnlvW5_iT-T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