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眶骨折再次手术系列之一& 手术成功在于满意的解剖复位和必要的容积填充
近期无论是在线下门诊还是网上咨询,都遇到不少眼眶骨折术后对于疗效不甚满意的患者,主要问题是:
1、饱满度
2、对称性
3、眼球运动障碍、复视
4、视疲劳
涉及外观和功能。
结合近期在各地几次专业会议上的眼眶骨折专题发言,将资料收集整理,会陆续发文介绍眼眶骨折的疗效评估和二次手术时,如何做到功能和外观的平衡。
本例患者外院眼眶骨折术后饱满度欠佳就医。

左眼第一次术后内陷依旧明显
影像学可以清楚查看钛网材料的放置位置

外院术后水平位CT

冠状位CT,可以看到钛网放置的位置
(特别提醒:此类术后患者最好能够提供第一次手术的记录,因为部分材料不显影。
有相应的资料能够更快的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

外伤后CT

外伤后眼眶前段

眼眶后段,以上三张为未手术时情况,手术指征明确
和第一次匆匆忙忙、生怕耽误病情,急着手术不同,当出现问题需要第二次手术时,患者对于术后复视、眼球饱满度、材料的应用、医生的能力才有了更多的了解。
有时候多方询问,发现医生讲法各不相同。
焦虑、纠结、过度的期望是普遍的情绪,有时给二次手术的选择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扰。
眼眶骨折手术的方法和材料运用本身就极具个性化,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都会因地制宜,根据材料配备,采用不同的治疗选择。
有时候也无所谓对错,达到最终的效果才是关键:如同厨师烧菜,怎么配料、什么火候或许都不重要,菜的味道好吃或许是唯一标准。
眼球内陷未达到预期者,轻度可不进行处理,严重者影响外观,甚至造成视疲劳者可以纠正,尤其是能找到原因者。
二次手术的难度一定高于第一次,
我本人也是当应变能力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敢应对这些复杂的病例。

左侧为第一次手术材料,右侧为第二次手术使用的预成型钛网,尺寸的差别意味着难度的成倍增加
参与过手术的医生知道,即使是眼眶骨折的第一次手术因为
1、手术视野暴露空间有限(结膜入路)
2、放置材料的困难(植入材料尺寸“相当大”)
3、手术经验积累的不易(和白内障、近视手术的大量重复病例不同),例数有限。
多数轮转的眼科医生的感受:“眼眶骨折手术不好做”!

第二次术后材料的准确位置

对比第一次术后

第二次术后冠状位图像,恢复眼眶正常解剖大小,下方六张图显示自前到后连续图像,材料位置恰当

第二次术后眼眶后段

对比第一次术后
本例术后图片显示眼眶解剖充分复位
必要的容积填充确保了术后的饱满度。
术后早期的复视几乎是必然的,
绝大多数经过观察,康复训练逐步好转。
术后对称性和饱满度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合理材料的应用和准确放置。
本文是袁一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