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镜?Hp检测?Or 肿瘤标记物?胃癌早筛哪家强?超详细保姆级检验流程来了!
新型早期胃癌检验最全流程来了!
近期,《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总结了胃癌筛查方法和策略,明确了胃癌筛查推荐流程,采用新的胃癌风险人群筛查评分系统,提出内镜精查策略,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共更新了8条共识,具体如下:
共识 1 呼气检测技术
呼气检测技术主要检测Hp感染,可用于早期胃癌风险评估和胃部健康监测。
共识 2 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
可用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胃特异性蛋白的检测,以辅助早期胃癌的筛查,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
共识 3 分子检测技术
荧光定量 PCR 检测技术适于现阶段早期胃癌检验技术的发展需求;NGS 目前更多应用于前瞻性临床试验;质谱检测技术可用于早期胃癌差异蛋白的筛选。
共识 4 早期胃癌检验标志物
仅 1%~2% 的Hp感染者发展为胃癌,Hp感染是胃癌防治中可控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UBT)UBT和血清Hp抗体检测来评估胃癌高危人群。
- 其中,UBT中的碳13检测辐射量小,更适用于儿童和孕妇群体;
- 但血清Hp抗体在Hp根除后仍能持续存在半年以上,因此并不适用于疗效监测。
共识5 胃蛋白酶促酶(PG)检测
PG主要检测萎缩性胃炎,G-17 检测覆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
- Hp感染患者的血清 PG-I 或 PGR 呈降低表达,建议根除Hp后,再做胃癌癌前病变的PG筛查;
- PG和G-17联合检测对胃部疾病诊断价值高,可用于胃癌风险提示。
根据《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ABC分级如下:
- A级:PG(-)、Hp(-)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
- B级:PG(-)、Hp(+)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内镜检查;
- C级:PG(+)、Hp(+)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内镜检查;
- D级:PG(+)、Hp(-)患者应每年行1次内镜检查。
共识6 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CA19-9、CA72-4等作为胃癌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监测上述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胃癌预后评估,且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可降低胃癌漏诊率。
共识 7 基因甲基化标志物
特定基因甲基化异常对于 癌症的早期诊断非常有益。
RS19 基因甲基化可用于检测早期胃癌,阳性受检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RS19基因甲基化联合肿瘤标志物可进一步提升胃癌诊断灵敏度。
共识8 不同检测各司其职
- PG、G-17、Hp检测可作为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初筛项目;
- RS19 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胃癌高危筛查辅助诊断;
- 胃部不适或 RS19 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的患者建议胃镜检查和活检。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