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罗兴晶 三甲
罗兴晶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麻醉科

小孩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51人已读

我们知道,足跟痛多见于老年人,然而在现实生活有一些孩子也会嚷嚷足跟痛,跑跳后加重,有时甚至出现跛行,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孩子也会出现退行改变吗?当然不是,小孩的足跟痛与老年人的足跟痛不是一回事。它主要是由于在负重时小腿后部的肌群长期、反复的收缩,跟腱急性或慢性牵拉跟骨骨突,使其发生慢性劳损,长期可导致跟骨骨骺缺血性坏死。临床上称为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又称Sever病或Haglund病,由Haglund于1907年首先描述,Sever则于1912年提出本病为跟骨骨骺的缺血性坏死),大多为单侧,也可为两侧跟骨结节同时发病。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主要症状为足跟后部疼痛、肿胀和有压痛,患儿用足尖行走或呈轻度跛行。奔跑、跳跃、行走过久或牵拉跟腱附着处过久,可使疼痛加剧,患儿因此不能参加体育活动。检查发现跟骨后下方两侧压痛和轻度肿胀。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X线片上可见跟腱附着处有软组织肿胀,跟骨体与骨突之间的间隙增宽。骨突形状不整齐,变扁或碎裂,较健侧小,密度较高,有时呈分节状或斑点状致密影。与骨骺相对应的跟骨部分变得粗糙不平。骨突常为2~3个骨化中心,彼此不融合。有人指出,正常跟骨骨突可有几个骨化中心,且形态可各异,密度较高,边缘也可不整齐,与本病表现近似,故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

病变轻时可让患儿少走路,少站立,避免剧烈运动。为了减轻并放松跟腱的张力和压力以及跟骨的拉力,抬高鞋跟1~2cm,鞋底松软,用海绵保护,避免压迫疼痛的部位,症状可自行消失。如果局部肿痛较重,并伴有滑囊炎,可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确炎舒松)以缓解症状。对少数患者可用石膏固定足于下垂位4~6周,拆除石膏后可配合理疗和热敷。

出现足跟痛的症状可选用适宜的鞋垫,如有较好的耐磨性及弹性的足跟垫,其特定的壳式造型可分散足跟承重压力,增加减震弹性,保护足跟病伤部位,使之痊愈,还能减少局部承重,防止足跟痛发生,还可以采用温水浸润或按摩疗法,

足跟痛的按摩治疗:

1、可于温水浴足后,用圆钝的按摩棒或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以能够忍受为度。患者可渐渐感到足跟部难受感慢慢消失。推顶方向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

2、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按揉涌泉穴。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

3、拿揉、提捏小腿肚及跟腱。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用力上下反复拿捏小腿肚和跟腱。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并按揉踝尖后跟腱前的内外凹陷处。

4、还可以找个高尔夫球踏在脚下,取坐位,在脚心与足跟间慢慢滚揉。

还有很多的因素也可以造成足跟痛,例如:

1、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

2、跟骨后滑囊炎,很容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主要是因为经常穿不合适的鞋,不断的摩擦损伤引起。

3、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因。

4、还有一些会造成足跟痛的疾病,如类风湿疾病,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等。

生活中有很多的因素都是可以造成足跟痛,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才能够针对性的治疗。另外,我们在平时也要做好预防工作,不要给孩子穿不适合的鞋子,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罗兴晶
罗兴晶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