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文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脊柱微创外科

什么是胸椎管狭窄症?典型症状及伴随症状有哪些?

发表者:上官文峰 人已读

我们的人体由于胸廓的保护,胸椎退变性疾患远不像颈椎和腰椎那样多。但是,由于胸椎管较为细窄,胸段脊髓的血液供给较为薄弱,脊髓更容易受到外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损害,且临床表现多样又复杂,很容易误诊及漏诊。

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原因有很多,胸椎黄韧带骨化(OLF)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胸椎间盘突出(TDH)、后纵韧带骨化(OPLL)等。

椎管狭窄

胸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症的 0.25% ~ 0.75%。但一旦发生,其造成的病理损害较为严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瘫痪。本病大多是由于脊柱受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患病的中年人居多。创伤因素包括脊柱的扭转运动或搬重物等,据统 计 50% 的胸椎间盘突出症与创伤关系密切。胸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产生机制可为血管因素、机械因素或两者兼而有之。疼痛是该病的早期首发症状,根据病变节段的不同,可有胸壁,腰部等不同部位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 一旦出现脊髓压迫症状,会有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表现。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是发生在胸椎后纵韧带内的异位骨化形成,可慢性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产生相应临床症状。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同遗传、代谢、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胸椎的活动性远远小于颈椎,所以动态因素并不是造成脊髓病的主要因素,相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好发于中上胸椎,由于胸椎存在生理后凸,胸椎管远较颈椎管狭窄、胸脊髓血供差等多种原因,使脊髓更易受到来自前方的压迫(静态因素)而致病。

胸椎黄韧带骨化同样属于胸椎韧带骨化的一种。如果把后纵韧带骨化比作压迫脊髓“肚子”的话,那么黄韧带骨化便压迫了脊髓的“后背”,两者可同时出现,导致脊髓的“腹背受敌”,便会表现出胸椎管狭窄的一系列症状了。绝大多数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常常无任何症状,部分可有背痛,背胀等症状,晚期骨化严重可激发胸椎管狭窄、胸脊髓受压而出现脊髓功能障碍。

典型症状及伴随症状

典型症状: 下肢广泛的感觉异常(胸脊髓中的感觉神经元受损时,可出现大腿、脚部的广泛的麻木、发胀、痛觉及温度觉减弱,以及踩棉感,导致步态很不稳定,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下肢无力、束带感和肋间神经痛、大小便功能障碍。

下肢无力、行走不稳

胸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可出现双腿无力、发沉,同时感觉腿脚越来越不灵便,发僵,不能快步走且脚步不稳,易摔跤。

这种症状一旦出现,多会呈缓慢进行性加重,从走路有些不稳,到需要拄拐,再到完全无法行走需坐轮椅,最终发展到下肢瘫痪伴大小便功能异常,也就是“截瘫”。

截瘫是胸椎管狭窄症病情发展的最终末期的结果,也是最严重的结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束带感和肋间神经痛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束带感的具体发生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因为胸部的肋间神经受到损害所致。束带感可以发生在胸部、腹部或大腿。肋间神经痛的具体表现是胸壁或腹壁的一侧或者两侧的放电样疼痛,同时可伴局部麻木。

大小便功能障碍

可见于病情比较严重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以小便为例,正常情况下当膀胱充盈时,这个“消息”会通过神经向上传递到大脑,大脑做出“指令”后,经神经向下传送至控制小便的肌肉,让膀胱括约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同时还可以有腹肌收缩,这样就能顺利排尿了。

整个控制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的神经通路,通路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小便功能。当胸椎管狭窄症十分严重时,会让脊髓中神经传导束的信息上传、指令下达发生严重障碍,从而导致排尿无力、尿储留或者尿失禁等异常情况。

伴随症状:背痛,会有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的慢性背痛,没有明确的痛点或诱发因素。此类疼痛症状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误诊为“腰背部肌筋膜炎”或“腰背肌劳损”,直到数年之后出现下肢功能之后才完善胸椎相关的磁共振成像或CT后最终确诊。

胸椎管狭窄症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必须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一经诊断,及早治疗。


本文是上官文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