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你为何长得慢?
关注微生态视角下的儿童营养不良

图 1|两位同龄儿童的合影
两位孩子,都是8周岁,为何身高差异如此明显?
左边是一位克罗恩病患儿,因疾病反复发作,营养吸收障碍,导致其生长发育远不如健康同龄儿童。使用WHO生长曲线对该患儿的体格生长进行评价,发现其身高和体重水平均位于全球同龄儿童水平的后3%,属于重度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并不罕见,全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营养不良,它与生长受损、神经发育障碍、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值得关注。儿童营养不良因能量摄入不足,是生物和环境因素复杂混合的结果。其中,肠道菌群与饮食成分的代谢、生长发育、免疫系统的训练密切相关。

图 2|儿童生长发育与肠道菌群的关系[1]
肠道菌群的成熟受到年龄和发育阶段的巨大影响,会随着饮食和年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母乳喂养、增加辅食都会使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并且随着儿童生长发育,体内的肠道菌群也随之成熟。而肠道菌群成熟受损,会导致患儿出现消瘦、发育迟缓、反复的感染等营养不良表型。

图 3|肠道菌群随儿童的生长而成熟[2]
营养不良的儿童其肠道菌群的发育远不如健康儿童。研究发现,严重营养不良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且变形菌门的丰度显著增加,包括致病性属(如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链球菌)。而靶向肠道菌群的饮食干预可更快改善儿童营养不良,促进体重增长、提升促进骨骼生长和神经发育的蛋白水平。基于肠道菌群在营养代谢中的作用,营养学家提出要重视营养治疗中的菌群作用,通过重建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改善营养不良的症状。

图 4|健康的肠道菌群与紊乱的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健康的肠道菌群。洗涤菌群移植(WMT)是粪菌移植发展的新阶段,基于自动洗涤过程,可以定量富集菌群,提高安全性。

图 5|洗涤菌群移植[3]
营养不良患儿接受洗涤菌群移植可以重塑其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微生态成熟,为改善营养不良患儿生长发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图 6|菌群移植疾病治疗谱[3]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生态医学科救治了大量因“食物不耐受、过敏性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艰难梭菌感染”的患儿。这些患儿往往因能量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消耗过多,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滞,并合并肠道神经发育异常导致动力障碍。针对这样的患儿,我们在治疗原发疾病同时,要兼顾并重视营养不良的救治。为此,本团队以肠道微生态为基础,制定涉及营养评估、基础疾病治疗、洗涤菌群移植、营养能量补给计算的整合治疗方案,兼顾原发病和营养不良并发症的治疗,期望以此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图 7|患者参观人类菌脉会客厅
与此同时,团队3月17日于“人类菌脉会客厅”正式启动“MDT-HIM营养不良整合救治计划”,致力于全生命周期的营养不良的救助,期望通过全国的多中心协作,让更多的营养不良患者得到重视和及时的救治。
图8|营养不良整合救治计划启动
团队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医学中心 微生态医学科团队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四上午:
高级专家门诊 张发明 主任医师
门诊地点;1号楼4楼高级专家门诊区
每周二上午:
消化内科肠病专病门诊 崔伯塔/温泉 医生
门诊地点:1号楼2楼24A区7号诊室
每周三下午:
消化科专家门诊 崔伯塔 副主任医师
门诊地点:1号楼2楼22区2号诊间
参考文献:
[1] F. Fontaine, S. Turjeman, K. Callens, O. Koren, The intersection of undernutrition, microbiome,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years of life, Nat Commun 14(1) (2023) 3554.
[2] J. Roswall, L.M. Olsson, P. Kovatcheva-Datchary, S. Nilsson, V. Tremaroli, M.C. Simon, P. Kiilerich, R. Akrami, M. Kramer, M. Uhlen, A. Gummesson, K. Kristiansen, J. Dahlgren, F. Backhe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the healthy human gut microbiota during the first 5 years of life, Cell Host Microbe 29(5) (2021) 765-776 e3.
[3] Y. Wang, S. Zhang, T.J. Borody, F. Zhang, Encyclopedia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 review of effectiveness in the treatment of 85 diseases, Chin Med J (Engl) 135(16) (2022) 1927-1939.
本文是崔伯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