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芮瑞 三甲
芮瑞 主治医师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消化内科

乙肝患者孕产指南

50人已读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或体液传播、性传播等造成感染,若孕妈妈患有乙肝,DNA定量高,可能通过宫内及产道传染给孩子。通常要做好围产期的阻断,大多数情况下可阻断母婴传播。


一、可能传染的情况:

1、宫内感染:大约占乙肝母婴传播的1/3,主要是胎盘通透性增加、胎盘感染及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均可增加宫内感染的风险,此种情况围产期阻断无效,通常需要在备孕期加强抗病毒治疗;


2、乙肝产时传播:如果阻断措施未完善,如分娩时器械损伤、小量母体血液进入胎儿体内,以及分娩过程中,胎儿与母体阴道体液和上皮组织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准备工作:

1、对于准备妊娠的女性,如果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且存在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应在妊娠前开始抗病毒治疗,以期在妊娠前6个月完成治疗。


2、对于高病毒载量(HBVDNA>2×105IU/ml)的孕妇,应在妊娠第24~28周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以降低体内乙肝病毒含量,从而减少宫内传染风险。


3、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出生后6个月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


4、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并在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肝疫苗。孕妇应筛查夫妻双方的HBsAg,妊娠中晚期HBV-DNA载量不低于2000000IU/ml,在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于妊娠24-28周开始给予 替诺福韦或者替比夫定 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HBV母婴传播的概率。分娩时应尽量避免产程延长、软产道裂伤和羊水吸入等情况,产后新生儿12小时内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来阻断母婴传播。


足月新生儿于出生后应在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乙肝疫苗行3针方案,0、1、6个月各注射1针。早产儿无论出生时情况以及体重,于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3-4周后重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行4针方案,即出生24小时内、3-4周、2-3个月、6-7个月各注射一次。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成功的标准

是8个月后儿童hbv-DNA检测为阴性,5项乙型肝炎定量检测的表面抗原均为阴性,即阻断成功。

孕妇在怀孕过程中要对病毒进行检测,当病毒量超过10~6倍时,必须在怀孕24~28周时开始标准口服替诺福韦,产后1~3个月服用。儿童出生后12小时内需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可成功阻断。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必须在感染科和产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最好不要母乳喂养。

芮瑞
芮瑞 主治医师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