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还是不保膀胱?——分子分型
以下内容为转载: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根据肿瘤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以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两种类型。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和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目前,根据国际指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即将整个膀胱及其周围的淋巴结和部分邻近器官切除,并通过手术或人工器官重建尿路。这种手术虽然可以有效去除肿瘤,但也会带来很大的创伤和并发症,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感染、出血等。因此,许多患者和医生都希望能够采用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即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膀胱的损伤。
近年来,随着治疗水平的进步,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例如,三联疗法(TMT),即在局部化疗和放疗的基础上加用全身化疗;新辅助化疗(NAC),即在根治性手术前先进行全身化疗;免疫治疗(IMT),即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靶向治疗(TT),即针对肿瘤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这些治疗方式都有可能改善部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并降低对膀胱的损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这些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有些患者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因此,如何筛选出适合保留膀胱治疗的患者,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分子水平上探索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异质性和复杂性。通过对大量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等多层次的检测和分析,多个国际合作组织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并针对各亚型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预后和治疗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多种分子分型方案被提出,如Lund、TCGA、MD Anderson等。虽然这些方案在亚型的命名和划分上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和相似性。总体来说,可以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分子亚型:
上皮样亚型(Epithelial-like subtype)
这种亚型的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上皮特征,表达上皮细胞连接蛋白E-cadherin和上皮转化因子受体(EGFR)等分子,同时也表达免疫相关基因,如HLA类分子和T细胞受体(TCR)等。这种亚型的肿瘤通常具有较好的分化程度,较低的侵袭性和转移率,预后相对较好。此外,这种亚型的肿瘤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较高,可能适合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
间质样亚型(Mesenchymal-like subtype)
这种亚型的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间质特征,表达间质细胞标志物如波形蛋白(VIM)、N-cadher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分子,同时也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侵袭相关基因。这种亚型的肿瘤通常具有较差的分化程度,较高的侵袭性和转移率,预后相对较差。此外,这种亚型的肿瘤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较低,可能不适合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
神经内分泌样亚型(Neuroendocrine-like subtype)
这种亚型的肿瘤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如突触素(SYN)、铬粒蛋白A(CH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分子,同时也表达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如细胞色素C(CYC)和细胞周期素D1(CCND1)等。这种亚型的肿瘤通常具有极差的分化程度,极高的侵袭性和转移率,预后极差。此外,这种亚型的肿瘤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极低,可能不适合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
基因稳定样亚型(Genomically stable subtype)
这种亚型的肿瘤细胞具有较低的基因变异率和拷贝数变异率,没有明显的染色体重排或突变。这种亚型的肿瘤通常具有中等的分化程度,中等的侵袭性和转移率,预后中等。此外,这种亚型的肿瘤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中等,可能适合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膀胱癌分子分型是一种基于分子水平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分类的方法,它可以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为保留膀胱的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目前,膀胱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验证来确定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局限性。
转载于:原创 学习联盟 泌尿科那点事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